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专家论道 > 正文

全球经济:忐忑的2012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从2011年时光隧道中穿越而过的全球经济列车经历了太多的风雨。这一年,欧债危机不断发酵并向欧元区核心成员国蔓延渗透,美国一度拉响了债务违约的骇人警报,日本经济陷入罕见大地震与日元持续升值的痛苦折磨之中,新兴市场国家饱受通胀袭扰。与此同时,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国际等三大评级机构频频“发难”,其大面积连续唱空和唱衰的恐怖声音,让本已脆弱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不仅如此,出乎所有人意料,全球经济在2011年后期突显下行态势。资料显示,除了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2011年11月份略有回升外,其他主要国家都每况愈下,其中欧元区PMI滑至46.4,创28个月新低,英国PMI跌至47.6,为2009年6月以来新低,中国PMI滑至49.0,为近三年来首次收缩。全球PMI由此降至49.6%,连续3个月低于50。基于此,在接连三次下调本年度世界经济增长数据的基础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0%,相比其年初的预测值降了0.4个百分点。

无疑,世界经济所经历的曲折和煎熬既形成了对各国政府智慧与能力的考量,同时也增强了世人对未来的更多期盼。不过,历经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多重磨难的世界经济,进入2012年后的表现可能同样不尽如人意。据IMF的最新预测报告,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4.0%,该数值较其先前的预测下调了0.5个百分点。联合国发布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生产总值将增长2.6%,低于2011年2.8%的增长率,更低于2010年的4%。

动态的审视,2012年世界经济减速与下行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洲债务国家将进入还债高峰期,而除了德国,目前所有主要欧元区国家的债券收益率都已上升,而且这种状态不可能在这些国家财政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之前得到实质性扭转。由此,历时两年的主权债务危机在2012年可能进入高危阶段。特别是欧元区国家如果依然无法就债务危机达成一致和明确的解决方案,甚至在解决节奏屡屡拖延的过程中,欧元区就可能全面爆发债务危机。果真如此,新一轮欧债危机对市场信心和全球经济的冲击程度将远超2011年。

其次,目前欧洲银行业依然持有欧元区3.5万亿美元欧洲主权债券,而2012年银行机构对主权债务的减记承诺将实质性展开,欧洲银行势必面临风险的集中暴露。另外,如果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情况恶化,加上信用违约掉期和欧洲银行系统敞口,美国银行业的总风险敞口在2012年将超过4万亿美元,其伴随欧债危机恶化而引爆危机并非没有可能。国际金融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一项针对新兴市场银行高级信贷主管的调查报告显示,亚洲、东欧、拉美等新兴市场银行的贷款条件正在变坏,面临着信贷标准收紧、坏账增多、融资困难等诸多麻烦。未来银行资本与经营状况的恶化必然制约其信贷冲动,增大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难度,从而延缓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

再次,除了美国经济在2012年继续维持缓慢正增长之外,欧盟经济将因欧债危机的加重出现全面性衰退。瑞士银行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欧元区或在2012年上半年“二次探底”陷入衰退,其中德国经济可能在第一季度出现萎缩,意大利经济全年将负增长,法国经济全年将陷入衰退。另据经合组织报告,英国经济2012年上半年或面临“双底衰退”,即经济体陷入经济不景气之后可能一度出现恢复迹象,但随后将重新陷入衰退。一旦以上结果出现,美国与新兴市场经济必将难以独善其身,因此,不能排除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

还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可能逆转。一方面,欧债危机的恶化客观上拖累美国经济复苏,欧美市场未来需求刚性的增大将导致新兴经济体出口半径整体萎缩。另一方面,由于担心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可能“硬着陆”以及欧洲大量银行资金回流本土“自救”,国际资本在2012年或将掀起撤离新兴市场的风潮。这不仅将加剧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动荡程度,而且势必驱动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进一步贬值,其在削弱相关国家偿债能力的同时,也增大了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再平衡中的风险。

最后,通胀可能卷土重来。一般估计,美联储在2012年二季度可能推出QE3,而欧洲需要大量资金扩充金融援助基金向危机国家提供援助,加之日本震后需要大量资金投放,美日欧三大央行在2012年上半年将不约而同地进入量化宽松阶段。不仅如此,新兴经济体的信贷政策将在同期进一步放松,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度由此得到全面强化。这虽然会刺激经济显著复苏和回升,但新一轮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以及通胀也将在下半年接踵而至。

(张 锐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