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存出来的
大卫?巴哈是全美首席理财大师,在谈到“幸福”时,他认为重点在于三点:
存钱不存钱 生活大不同
文 本刊记者 张安立
夏雨与林雪是同行姐妹,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对财富的不同理念,让她们的资产在工作7年后,有了近百倍的差距。
一条起跑线,7年资产相差100倍
在大学本科毕业后,夏雨进入公关公司工作,短短7年时间,她已经拥有了近200万元资产,其中包括市值近100万元的房产。而与她同时大学毕业的林雪也在公关公司任职,虽是同行姐妹,可她除了账户上仅有的2万多元积蓄外,再没有其他资产。
是什么让两个人的财富天差地别?是工作收入还是家庭背景?全都非也。这样的区别仅仅因为一个会存钱、知道如何有目标地存钱,而另一个则更愿意在没有压力、想到哪做到哪的生活中走下去。
如果是你,更愿意成为谁呢?
不同成长环境,换来不同财富理念
对夏雨来说,钱是重要的。从小家境一般的她在10岁时就学会怎么挣零花钱,“用田里挖来的蚯蚓吊龙虾,再拔了芦苇到菜场烤了龙虾卖,这样一天可以挣3元拿来买冷饮吃”。再大一点,她利用寒暑假给五金厂拧螺丝,“拧一个是1分钱,一个假期可以赚十多块钱,能够买些可爱的文具用品”。与同龄人相比,夏雨早早体会了赚钱的乐趣。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她很早就明白,愿望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实现。
终于到了读大学的年纪,勤工俭学撑起了夏雨的生活费。大一刚开学不久,她就接连报名参加了家教部、电视台、杂志等多份兼职。“家教一周接2份,每份2次,每次2小时。”夏雨说,按每2小时35元的课时费计算,一周的收入就有140元,加上电视台、杂志的勤工俭学收入近500元,每月的生活开销完全不成问题。不过那时候,她赚钱的目的还只是为了花钱。直到夏雨为家里买下第一台彩电,她才真正体会到存钱的魅力。
2004年3月,临近大学毕业的夏雨在公关公司实习,收入3000元,她开始考虑为家里换上彩电。“为了买那台彩电,我有3个月的时间省吃俭用,除了房租外,别的能省则省,一到发工资的时候就跑去银行查账户里多了多少钱。”夏雨说,看着账户金额一点点变多,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3个月后,家里终于买上了第一台彩电,那一刻父母脸上的笑容和骄傲令她至今难忘。后来,夏雨又通过存钱为家里买了冰箱、空调。存钱带给她的,不仅是最终的成就感,更成了享受的过程。
2004年7月,正式从学校毕业的夏雨顺利留在公关公司工作,月收入上升到6000元,而且在工资基础上还有特别奖金。那时候的她已经树立起自己第一条财富理念:“初期财富靠积累。”夏雨把第一个长期目标定在20万元。
与夏雨相比,林雪的成长道路可谓丰衣足食。家庭条件较好的她似乎从未为吃穿犯过愁。在她的印象中,总是常常有好看的裙子、鞋子。“小时候父母总会给我零花钱,小学的时候每周5元、10元,初中更多点,主要是给我每天放学买零食、买文具用的”。而稍贵些的东西,只要林雪想要,父母几乎都会满足。
从小成绩优异的林雪顺利考上大学后,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加上父母给的生活费,她在大学的生活过得很是宽裕。
“钱的作用不就是让生活更好吗?存钱只会苦了自己,还不如花钱来得开心。”林雪一直这样觉得。所以当她大学毕业进入公关公司后,当她的收入同样有6000元时,她想到的并不是存钱,而是如何花钱享受生活。加上父母都有较好的收入和退休保障,林雪并没有后顾之忧。
可以说,正是从小不同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给了夏雨和林雪完全不同的财富理念。
工作前3年,存款差距已经不小
“你可能很难想象,在近3年时间里,我每月的所有花销基本只动用特别奖金。换句话说,就是6000元的工资还有年终奖金能全部存下。”夏雪描述工作前3年的存钱经历。那时候的她,过着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拮据”日子。
“可以不打车的就坐公交、地铁,可以不坐车的就走路,可以不打电话的就发短信、发邮件,可以不下馆子的就自己买菜做饭吃,买鞋子从来不看100元以上的,有可以穿的衣服就不买新的”。夏雪对自己“吝啬”到了极点。有一次,公司活动的地点在上海古北地区,而夏雨租住在浦东张江。活动上午8点开始,她就6点起床,换了3辆公交,足足花了2个小时赶到现场。
或许这样的省钱方法在很多人眼中近乎“折磨”,但夏雨却很是享受,因为她账户上的数字正一点点增长起来。在短短3年时间里,夏雨银行账户的存款从四位数变成五位数,又从五位数变成六位数。“我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每一分钱都是我自己努力得来的。我常常会时不时地看一看余额,激励自己继续存钱”。2006年底,夏雨换了一次工作,跳槽升职后的她年收入可达20万元。2007年4月,夏雨的账户存款已达到了23万元,存20万元的目标顺利实现。
与夏雨相比,林雪对自己可没那么“吝啬”。该吃的吃、该买的买,甚至连她自己都不明白,每月的收入是如何被消耗掉的。“反正除了每月给家里2000元的贴补外,我身边基本没什么存款。”偶尔信用卡里欠费较高时,她还不得不向父母申请“援助”。
就这样3年之后,林雪的积蓄只有2万多元,而且还是父母用每月2000元的贴补替她存下的。
仅仅3年时间,夏雨与林雪的资产差距已有20万元,而理念的不同似乎注定了她们在财富道路上越离越远。
买房之后,差距越来越大
2007年中旬,夏雨买房了。
买房的原因,一是租约到期,已经多次搬家的她不想再那么折腾;二是她发现了房产的保值增值功能。想到父母身体都很健康,养老金并不急用,她决定先买房。
“大房子当然是买不起的,我就找了一间40平方米的小房子”。最终,在亲友的赞助下,房子以36.8万元到手,没向银行贷款。之后不到半年时间,夏雨就把欠款连本带利全部还清了。现在,这套不起眼的小房子市值近100万元。
而林雪至今与父母同住,名下并无房产。
投资与否,存款速度大不同
还清借款后,夏雨的存款所剩无几,她又要重新存款了。不过此时,收入大幅上升的她认真审视了存款方法。“当时我为很多金融机构服务,会接触不少业内人士,耳濡目染下,也就有了投资的意识”。夏雨意识到,靠收入结余存银行有些“慢”,只有投资才能让资产连滚翻,她把这称为“后期财富靠投资”。
夏雨选择了股票。
与很多只听消息跟风的股民不同,夏雨自学研究K线图,随着理论知识的积累,她分批把收入结余投入股市。在2007年底至2011年底的4年间,她的收益达到了20万元。加上存款部分,全部金融资产累计突破100万元。
而就在夏雨坐着财富电梯一路上行之时,林雪还生活在她原本的状态中。不变的工作、不变的收入、不变的花销,还有不怎么变动的账户余额。
林雪很少参与投资,“股票、基金都风险太大,投资的钱万一打了水漂,还不如自己花掉”。在她看来,与其为了不确定的收益冒风险,不如实实在在地过舒服日子。
也就在这样完全不同的理念下,7年时间令她们一个成了坐拥200万元资产的“小富婆”,另一个则是没房、没钱的“无产阶级”,财富差距竟有上百倍。
现在,懂得财务规划的夏雨又总结了第三条财富理念“尽力赚、量力花”。在投资股票的几年中,她开始把生活的重心从尽力省钱、攒钱,逐步过渡为适度消费。
“我会把收入的20%用于消费,20%进行定存或购买短期理财产品,60%投入股市”。在夏雨看来,只有把收入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防范风险、未雨绸缪,为父母和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而看着夏雨一点点在财富道路上前进,林雪也曾无数次地想要存钱,不过,或许是意志力的缺乏,亦或是动力不足,她总是半途而废,账户上的数字上上下下就是没多大突破。
如今的你,更像夏雨还是林雪?又更愿意成为她们中的哪一个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