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小微企业老总诉苦经营难 资金跟不上不如先放假(2)

来源: 北京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别说贷款了,开个企业账户都得求熟人帮忙

李广平(某试剂产品企业负责人):

像我们这种小公司,根本不敢奢望银行贷款,银行能允许我开个账户还得好大面子呢。真的,这可是我刚遭遇的。

年前我用亲戚的名字另外注册了一家小公司,注册资金不多,也就几十万。注册成功后想去银行开一个企业账户,结果跑了4趟都没开成。后来有人指点我:就你这么小的公司,资金往来肯定不多,考虑到账户管理成本,人家银行根本就懒得理你。最后,我只好找了一个认识银行工作人员的老同学,请他出面帮我搭了线,费了点周折总算把企业账户开出来了。

中央要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我也听说了,这样的好事我没敢往自己头上联系,就希望银行在办正常业务的时候,不歧视我们这些小虾米就行。

做不到30%的利润率,企业就得破产

严静(中关村某科技企业副总,主管财务):

去年我曾经看到过你们的报道,一位做实业的老板说利润25%的情况下,等于一年白干。我觉得他说得挺准确的,不过也比较保守,我认真核算了一下,在我们这个行业,我们盈亏的临界点应该是30%的利润率,达不到这个比例,企业基本就维持不住了。

做实业要交的是增值税,他们产品收入可以进行成本抵扣后再交税,他们一个产品收回货款100元,可能只需要对其中增值的10元纳税,也就是说最多交1.7元就可以了,加上城市建设费等其他税费也就是2.5元左右。可是我们软件企业要交的是5.5%的营业税,再把其他税费加上,大概是6.3个百分点,换算过来就是说,如果我们的一个产品卖100元,我们就要交6.3元的营业税。虽然我们属于高新企业,能享受一些优惠,企业所得税不到20%,但是我们的人工成本比较高,这个税负压力也是很大的。

李广平:

我可以跟你说实话,我帮亲戚注册的那家小公司,实际上就是我自己公司的“影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账都是我的会计来做,为的就是通过一些账面上的交易,转移一部分收入,增加成本,最终就是为了少纳税。想办法再弄出一个公司来给“母公司”冲账,这其实是生意人都知道的“潜规则”了,要不怎么说,会计是公司的核心人员呢!除了自己孩子的妈,交给谁都不放心。

没办法,如果真的一点不差地交税,咱们这些小企业,保守点说也得倒一半。你看好多餐馆,尤其是物美价廉的家常菜餐馆,为了让顾客不开发票,都会送瓶饮料啥的,跟我们这种行为差不多也是一个性质吧。

(应被采访人要求,文中涉及的企业负责人名字均为化名)

批注

贡献大头

贷款小头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1年11月14日),学者曾经多次证明,由于金融体制的不健全,尽管国有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贷款却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而大量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60%,其贷款却只占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不到20%。最近,学者辜胜阻到江浙一带调研,发现中小企业只有10%左右可以从银行等主流机构获得贷款,80%以上依靠民间借贷生存。

大多没利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1年11月14日),北大国家研究院去年年底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数字:由于近一半以上的利润都被税费侵占,当年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中,72.45%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没有利润或小幅亏损,对未来6个月经营信心较低;3.29%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可能大幅亏损或歇业。

太不大方

2月6日,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顾问保育钧公开倡议,现在我们一些减税还是小打小闹,条件太苛刻,太不大方了。你就那么小气啊?你减半征收、你几年之内不征收,行不行?小微企业还帮助了就业,你就三年之内不征所得税、免所得税,不就行了吗!小微企业辛辛苦苦挣点钱,最后所得税一扣除就没了,谁还干啊!结果谁去创业呢?为什么会出现制造业“空心化”?因为做制造业苦极了,他不如钱生钱,炒这个、炒那个。

进入2月以来,不断传出对小微企业发展的利好消息,中央财政不仅安排了15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还计划培育和支持300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这些消息让业界为之一振,很多专家认为,这些信号表明政府不仅要从融资上扶持中小企业,也将从制度建设和发展环境上给予帮助。

那么北京的小微企业在发展中曾经或者正在解决哪些困难?有哪些政策对这些做实业的小微企业更加有针对性?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地区尤其是中关村地区的多家中小企业,倾听了他们的经历和呼声后发现,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无非两大问题——钱和人。在小微企业开创阶段,资金来源和税负是企业最大的负担;而当小微企业进入发展壮大阶段时,人才管理和行业规范等制度上的缺失,则是企业面临的最大考验。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