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份务实严谨的学者风范在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孙晓郁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早已过花甲之年的他,这些年仍然坚持在最艰苦的一线,新疆、西藏、青海、云南、贵州、内蒙古、宁夏……他的足迹踏遍了那些最需要关注、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在今年两会期间,孙晓郁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专访,跟我们分享了他在收入分配调研过程中的发现、感受和成果。他说,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要有紧迫感,要下大决心、拿出大勇气,敢于打破现在的利益结构,这个问题的拖延会积累诸多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应尽快推出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了解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正在进行一个有关收入分配的专题调研,您也是这个调研组的负责人之一。您在这个调研过程中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可以跟我们分享?
孙晓郁:收入分配问题全国政协很重视,由经济委员会组成了一个结构很全面的课题组,有专家,有学者,有原来一些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部委同志,还有军队的同志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同志,看问题就会更深更宽一些。这个课题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听取了国务院有关部委对收入分配现状的介绍,进一步改革的设想,到很多省市进行了调研座谈,越做越感觉这是个重大的课题。收入分配涉及每一个公民,群众的关注度很高,对现有分配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反映比较大,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最强烈。我们的收入分配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差距拉大、两极分化,这会对老百姓的生活期盼和心态平衡造成影响。国务院和其各职能部门、各研究机构一直在关注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并在深入研究改革方案。
分配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稳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关系到经济是否能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能否长期保持和谐稳定。虽然它牵涉的面很宽,但我觉得真正核心的问题是目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和老百姓的期盼有差距。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有几句话很重要,他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他还说,“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现在,我们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该倾心倾力地去解决吗?
现在对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是大家认识不到,而在于要有勇气打破现在的利益结构,尽快就收入分配问题有一个总体方案,有制度的保证,有完善法规化的实施细则,就能够产生实际的效果。收入分配问题早一天进入一种合理的状态,早一天让老百姓感觉到社会的公平性公正性,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就会更快,成本也会更低,我们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就会更稳定、更和谐。
打破现有利益结构缩小收入差距
中国经济时报:你刚才提到了大家对收入分配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反映很大,能不能给我们展开讲一下具体有哪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
孙晓郁:首先要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完善、不公平、不合理。我们国家已经从收入比较均等的国家变为收入差距较大和不平衡程度较高的国家。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差距仍在拉大。这里有历史遗留,有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也有中西部地区为探索改革开放之路做了贡献的原因;二是城乡差距还非常大。除了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公共服务的均衡享受等问题外,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是三点多比一,而且,农民还要从他的纯收入中拿出相当一部分钱买种子、农药、化肥、水电和农机;三是大家对不同行业收入的差距反映也比较强烈。像一些垄断性行业,银行、电讯、大型国企等,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其它行业,企业经营者的工资过高,与普通职工差距过大,挤占群众利益。我们跟一些企业座谈的时候,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他说我们是通过劳动用我们自己的资金去发展,而国企用的是国家的钱、纳税人的钱。国企某种程度上担负着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创造财富的主要部分要用于就业和百姓,以民为本,不能过多地造福自己。所以希望对垄断性行业进行一些收入分配的制度性改革,大型国企产生的利润多大比例交给国家,多大比例进入员工分配,还有多大比例留在内部供下一步发展,需要调整,大家觉得现在的比例不合理。四是公务员工资制度缺乏统一规范,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缺乏统筹协调。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制度至今还在研究,这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国情,一千多万的组成人员,很多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这些机构还承担着部分政府公共服务的工作内容,尽快把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完善起来,有利于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收入分配的差距问题确实非常突出。当然,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因为收入分配问题无论哪个国家都要面对,都要不断完善。
中国经济时报:你刚才讲到了四个方面的收入差距。具体要从哪些环节入手或者说通过什么途径来调整呢?
孙晓郁:中央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使之更趋于合理。像城乡差距,通过城乡一体化、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逐步解决二元经济的现状,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配套的政策都在完善。像区域差距,西部大开发又进入了新的十年,又有很多新的政策,对口支援、转移支付等。现在我觉得后两个领域里要有一点改革的勇气和力度,因为它牵扯到利益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收入分配改革的话题每年都是热点。但进展没有大家期望中那样迅速,你觉得主要原因在哪里呢?
孙晓郁:确实说了很长时间了,这个问题尽管很复杂,也要抓紧时间来解决。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会成为中心课题。 ”这样一个涉及到国家各个方面、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题目,必须站在国家全局的高度,从发展经济的角度、从社会公正公平的角度、从政治稳定和谐的角度来考虑,要有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总体思路,这个思路出来以后一定要有科学论证,要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它更符合实际的状况、更完善。要破除一些部门的利益,不但要解决现存的一些热点的问题,而且要使现在的解决方案和将来的解决方案连贯配套和谐。这样我们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关系才能在一个和谐的气氛中完善。
通过制度安排完善一二三次分配
中国经济时报:收入分配改革一直在推进,这个过程中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度?比如说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各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孙晓郁:国民生产总值的这三大块,财政、企业和劳动者,相比之下劳动者所占的比例是比较低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者在GDP总量里的份额比例应该增加。一次分配劳动者占的比例应该高,劳动者收入增长的速度不能和GDP、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拉得太大,应该逐步趋于合理,同步。所以我们要研究怎么使一次分配更科学、更合理、更公正。
二次分配对我们消除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起了很大作用,二次分配的调节力度要加强,制度安排上还需要完善,很多东西要更多落实到老百姓的身上。我这几年在西部地区跑得多,看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在西藏考察的时候,汽车司机是一个五十岁的藏族同志,他跟我说这些年西藏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拉萨和日喀则的变化特别大,但落实到农牧民那儿就不是那么显著了。在拉萨有很大的体育馆、图书馆、剧院,作为自治区的首府是应该的,但农牧民一年也去不了一次拉萨,享受不到转移支付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我就想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转移支付更多地落实到老百姓的头上呢?我跟一个新疆的同志聊天,他也建议我提政策的时候注意这个方面,他说他们村子周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前面修了高速路,汽车来来往往,后面有一个油田,采油机24小时不停地转,但我们这个村子的村民生活水平却没有太大变化。二次分配应该在整个机制、制度、安排上调整完善,加速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享受教育、医疗、就业等公正机会。通过二次分配来逐步消除城乡、区域差距,最重要的还是让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生活水平相对比较低的老百姓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享受到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次分配也是一个制度安排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大力鼓励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我们国家企业用于社会慈善、社会救济的比例是相当低的。政策上要进一步完善,对公益事业的捐赠款项实行全额税前列支或抵扣,也要引导这些企业和社会机构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社会里的一分子,当你们取得了比较多的收益之后,应该体现出你对全社会的关怀。这不仅有利于弥补税收制度的不足,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和增强社会凝聚力。(记者 侯美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