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失去的机会:开网店
人物:陈俊华
陈俊华目前在一家IT公司任职,生活过得波澜不惊。“其实2004年时候就有同学找我一起开网店创业了。”陈俊华挠了挠头说,“当年没想到啊,现在网购会这么火。”
原来,当时陈俊华刚刚毕业工作不久,在一家外资小企业上班。“那时候工作也是乱找一气,就想着先埋头干两年,学点东西再说。”陈俊华回忆说。就在那个时候,他本科时候的室友来找他,说是想要一起开家网店创创业。
“也是因为计算机专业的关系,大二、大三的时候我们俩都喜欢鼓捣鼓捣电脑,一起搞搞各种硬件、软件的。”陈俊华笑笑说,“后来么也就仗着有些‘手艺’,就帮师姐啊师妹的修修弄弄。”毕业之后,陈俊华的室友继续留校读研,因为空暇时间比较多,就想着找点事情做,然后就想到了开一家电脑数码的小专营店。
“他找到我,说是希望一起出点钱,然后他可以主要负责跑货源、硬件技术,我则侧重网店的维护、软件方面,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学校附近租一个小的实体店面,反正他有时间,可以提供一些维修等技术服务。”然而,陈俊华跟家里商量了一下,觉得当时网络购物还是“不靠谱”,老百姓的购物习惯、消费心理是一方面,网店在支付、运送和质量保证方面也都有着很多不完善之处。况且自己刚刚工作,既没有闲钱也没有很多精力去忙这些事,“可能也是觉得太麻烦了吧。”陈俊华叹了口气。
让陈俊华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淘宝、支付宝等互联网商务的蓬勃发展,很快网购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连快递业都跟着火热了起来。前年陈俊华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听说,室友后来就自己开了店,不但在淘宝上已经算是‘信誉老店’,在学校附近的实体店也是小有名气了。“想来还是颇有些后悔的。看看现在新开的网店,已经不像当年那样了,竞争越发激烈,人气、信誉的影响很重要,又充斥着大量仿冒、作假的情况,做实体商品的起步就比较难了。”陈俊华最后说,“回头看看,也只好说是与机遇擦肩而过了吧。”
点评:跨入21世纪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陈俊华读的计算机专业在当时也是十分火热。然而,日新月异的变化仍然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料。随着8848、ebay易趣等网络拍卖网站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互联网购物逐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而到了2004年,异军突起的淘宝网加上支付宝平台给网络购物支付方式带来的变化,使得网购真正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由于较低的门槛和较高的灵活性,网购的魅力一年年地显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改变。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也带动了网店创业的发展。然后,到了今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2004年的那段时间,网店的创业已经变得很普遍、很大众化了,相对的,我们错过的那份最开始的机遇,如今也就有些不一样了。
2005
失去的机会:股市
人物:黄梦洲
今年33岁的黄梦洲就职于一家4A广告公司,是同事眼中的小帅哥,因此平时同事们都喜欢叫他“黄帅”。早在黄梦洲上大学的时候,他就跟着父亲一起炒股票。当时A股正处于1999年到2001年的那波大牛市中,然而当他大学毕业后,自己独立操作股票账户时,却迎来了熊市。由于市场低迷,黄梦洲便一直采取短线操作思路,一到止损点立刻认赔出局,而一到止盈点也同样毫不手软,见好就收。
这样操作一直到2005年,黄梦洲都是有赚有亏,总的来说还算小有收获。然而正是由于习惯于这种熊市思维,使得2005年下半年A股出现上涨的时候,黄梦洲依然认定这只是熊市中的昙花一现,998点肯定还会被跌穿。
正是在这种惯性思维的指导下,黄梦洲不停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2005年“打”到了2006年,手里的个股从未持有超过3个月的,但在牛市中,这样的操作却使他的收益落后于大盘,直到2006年9月,上证指数突破1700点后,几经挣扎后的黄帅才停止了短线操作,但到了2007年3月,眼看着股价持续上涨,黄梦洲又忍不住恐惧了起来,清盘出局,这样一来,他又错过了2007年大牛市的大部分收益。此后几年,黄梦洲每每谈起这段投资经历就抱怨说:“熊市思维害了我!”
点评:2001年,上证指数上摸2245点,随后开始一路下行,虽然其中也有过几次反弹,但终究不成气候,其中股市长期上涨乏力的关键因素在于股权分置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且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其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终于在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改的开始。8月,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股改开始大规模推行。也正是在股改推行之时,上证指数触摸到了998点的历史低点,突破了许多股民的心理防线,股市“推倒重来论”等极端悲观的舆论甚嚣尘上。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人民币汇改启动,人民币汇价由挂钩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外币,从此开始,人民币步入了长期升值的通道。在股改和汇改两大根本性利好因素的作用下,2005年下半年开始,A股市场蹒跚回暖,2005年10月完成最后一跌后,A股正式步入了连续两年单边上涨的超级大牛市中。然而站在2005年往前看,又有多少股民能预见到这一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呢?
2006
失去的机会:基金
人物:薛英
薛英是上海一家进出口公司的销售总监,平时工作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2005年的时候,薛英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涉足基金投资。
“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买的第一只基金是上投摩根中国优势,还是冲着当时的明星基金经理吕俊去的。但是买了以后工作实在太忙了,后来这笔投资就给忘了。”薛英说道。
到了2006年,A股的持续上涨也让她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和朋友开始谈论和涉足股市,薛英当时也和丈夫谈起过要不要再买点基金的事。但从事科研的丈夫却对投资这档子事没什么兴趣,还总是以“世界上哪有那么好赚的钱?”“你忘了前两年买股票被套的经历了?”等说法来反驳薛英的主张。
而此时,薛英由于经常需要出差而将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丈夫,自己也鲜有功夫过问,这事也就这么耽搁下来了。就在2006年12月,A股发动了一波气势汹涌的蓝筹股大行情,一时之间群情激奋。薛英看到新闻,于是抽空上网查看自己的基金账户,却突然发现之前买的几只基金都不见了。一问丈夫才知道,原来这些基金早在3个月前就被丈夫赎回了。只是丈夫怕薛英反对而没有告诉她。知道这个情况后,薛英还和丈夫争辩起来,只是丈夫依然坚持认为基金这东西有得赚就不错了,不要太贪心,而且A股当时已经创出历史新高了,随时可能掉头向下。对基金投资并不太在行的薛英听了之后,也觉得不无道理,而且就算现在追高风险也太大了。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薛英丈夫的想法太过保守了,只可惜薛英在忙碌的工作中,没能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市场和打理基金,使得薛英不但在2006年的基金大爆发之年收获有限,在之后2007年的大牛市中也没能有所斩获,错失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依靠投资理财致富的机会。
点评:如果说1998年是中国基金元年的话,那2006年无疑是中国基金大爆发的元年。这一年,开放式股票型、混合进取型基金全年的累计平均涨幅为130%和125%,与上证指数130%和指数120%的涨幅相比基本持平。这一年,净值增长最高的3个开放式基金分别是景顺长城内需增长(182%)、上投阿尔法(173%)和上投摩根中国优势(171%)。由此也开启了市场追逐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的热潮。
2006年,凡是选择通过基金投资股票的基民,只要持基不动,绝大部分人的收益都跑赢了股民。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在强烈的赚钱效应刺激下,“基民”、“养鸡(基)”等新鲜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媒体上。从此以后,基金也已成为老百姓最熟悉的理财手段。
这一年,指数基金首次展示出它在牛市中上涨迅猛的魅力。同样是在这一年,封闭式基金在净值大幅增长和折价率大幅缩小的双重作用下,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全年所有封基的平均回报率高达148%,年度市价回报率第一的甚至高达24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