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出四月,怎么就有蚊子了?”哈市市民隋女士的5岁女儿面部被蚊子叮出两个大包,并且出现严重的红肿、瘙痒症状,经医生诊断为虫咬性皮炎,而隋女士在女儿的房间仔细搜寻,最终找到了“凶手”——一只喝饱了血的大蚊子。
隋女士家住道里区康安路附近,24日一早,她发现女儿起床后面部有两个红包。“我以为孩子是皮肤过敏,可过了一阵包越来越大。”隋女士说。
25日,隋女士带着女儿来到哈市儿童医院皮肤科,记者看到,这名5岁的女童左侧面颊有两个小手指甲大小的红包,经医生诊断,女童是被蚊子叮咬所致,出现了虫咬性皮炎的症状。
无独有偶,江北某高校教师王晶女士也被蚊子咬伤。据王女士介绍,夏季小区的蚊子很多,单元楼的管道缝隙,一直是“孕育”蚊子的温床,今年刚转暖,她的家中就发现了活的蚊子,而且个头都不小,她也惨遭了蚊子的叮咬导致了面部皮肤发炎,还出现了发烧症状,不得不点滴治疗。
哈市疾控中心病媒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工作人员张女士介绍,随着气温回升,一些潜伏在窖井、暖气沟道、车库等湿温环境中越冬的蚊子就会醒过来。越冬蚊子一旦苏醒,就作好了吸血的准备,而且因为长期饥饿,会饥不择食,因此叮起人来格外凶狠。
哈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郭艳萍医生介绍,该院最近接诊了六七名被蚊子咬伤的儿童。儿童一旦被蚊子叮咬,可以用肥皂或小苏打稀释后涂抹在被叮咬部位,中和蚊虫酸性毒素可以减轻红肿,而用如花露水、无极膏等药物则可以减轻瘙痒的症状,如果出现较重的皮肤发炎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抓破感染。
今天是“全国疟疾日”
避免蚊虫叮咬 预防感染疟疾
26日是“全国疟疾日”,记者从哈市疾控中心获悉,哈市暂无本地发病记录,但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旅游等因素造成人口流动频繁,哈市每年偶有输入性疟疾病例。
去年12月,32岁的农民工李军(化名)结束了在非洲一年的工作回到了哈尔滨。然而回国后的第10天,他的身体突然起了变化,起初是发冷,盖了好几床被仍觉得冷,没过多久开始高烧,一度达到40度,皮肤发热脸发红,呼吸也变得急促。
在哈市一家医院,李军被诊断为疟疾,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李军痊愈出院。哈市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得知,李军在非洲打工期间,反复被蚊虫叮咬导致感染疟疾。
据哈市疾控中心专家王玥介绍,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致使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非洲及东南亚等国。一般来说,人感染疟原虫到发病的潜伏期为9-14天。疟疾的典型症状为先冷、后热、再出汗,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预防疟疾的最根本措施是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或长效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前往疟疾高发区,可预防性服用抗疟疾药物。
责任编辑:王雪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