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山东威海渔业变迁史:从每船捕捞万斤到50斤

来源: 齐鲁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山东威海渔业变迁史:从每船捕捞万斤到50斤

 

渔民们使用劳力收网。图片由威海市档案局提供

 

山东威海渔业变迁史:从每船捕捞万斤到50斤

 

以前令人怀念的丰收。(网络资料片)

 

山东威海渔业变迁史:从每船捕捞万斤到50斤

 

现在出海的捕捞量越来越少了。(资料片)本报记者王震摄

毕永泉,高区怡园街道办事处人,60岁,土生土长的威海人。在他年轻时,鱼虾多得甚至打捞上来不得不被浪费掉,而现在却让他颇多感慨,“当年不愿吃的东西,现在都成好东西了。”

胡柏森(化名),环翠区孙家疃镇人,58岁,自16岁起做了半辈子的船员。他说:“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一网能捕一万斤经济鱼(供人吃的鱼),现在顶多只能捕50斤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20马力渔船每日可拖万斤鱼

在上世纪60年代,渔船还都属于生产大队统一管理,毕永泉说:“没几艘机器船,最大马力是70马力的,大多是帆船。这样的船出海都走不远,也没必要走远,我们站岸边上就能看到他们在海里干活儿。”即便如此,“那时候从来没有空着船回来的。早上出海,下午三四点就回来,一上岸就能装两大抬筐鲅鱼,至少三四百斤,而且都是一斤以上的大鲅鱼,小于一斤的直接就扔回海里了。”

毕永泉的一位朋友,驾驶帆船出海,一上午就捕回一舱渤海对虾。而他的这位朋友转了好几家水产公司也没有把虾卖出去,“4只虾就有一斤,但是从不缺货。”

上世纪70年代后,威海的渔船明显比以前增多。“我是从1971年上的船,那时候我才16岁。”胡柏森说,他是在一艘20马力的渔船上做小伙计,“70年代时,20马力的渔船已经算是大船了。”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