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海15天打回三条经济鱼
"如果说在80年代一网能捞10000斤经济鱼的话,1995年左右只能捞1000斤,2000年左右是100斤,现在就只有50斤了。”胡柏森很感慨地说。“工具越来越先进,但是拉上来的鱼却变少了,主要是资源少了。”他告诉记者,他300马力的渔船本来应该拉经济鱼,由于经济鱼数量较少,没办法只靠拉饲料鱼维持收支平衡。
“每年谷雨前后都会出海,但今年还没出去,这是第一次到了5月还不出海。”胡柏森说,“出去不赔钱能持平的都少,不如不出海。”
他说,前两天有个同行想碰运气,出去了15天,结果除了捞了些饲料鱼外,“人能吃的鱼只有三条,有一条两斤的白米鱼,很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的白米鱼了;其它两条鱼都不到半斤。”胡柏森的一位朋友,因为不想闲着,出了一趟海,“出去5天,赔了两万。”
“前年,一个朋友要在家摆4桌酒席,想买几条能上桌面的好鱼,不要那种养殖的。结果,找了好几天,好几条船,愣是没凑齐。”渔业资源减少带来的影响,胡柏森身边的例子不胜枚举。“2005年左右,一个客户要买100斤青鱼,当时一斤是500元,我找了好几条船,才给他凑齐。现在呢,一斤青鱼是2000多元了,吃不起更吃不到。搁30年前,青鱼多得不想要,1毛6分钱一斤都卖不出去。”
胡柏森说,因为鱼少,难再挣到钱,许多在海上漂的同行都转行了,有的做了保安,有的给别人帮忙养殖。
“如果渔船少一点,都歇几年,把鱼养一养,海里的鱼还是会多起来的。”毕永泉对海有很深的感情,“海养活了我们一辈又一辈的海边人,我们应该感激海的给予。最近这二三十年我们却对海伤害得太深了,现在到了还债的时候,得赶紧弥补了。”
背景导读>>
2000年,威海市被批准为国家级渔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养殖产量、水产品总产量、水产品产值、水产业总产值等指标,自1992年以来一直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截至2011年底,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218万吨,渔业产值718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6222元。全市渔船数量达到了约1.5万艘,其中远洋作业渔船521艘,远洋捕捞实现产量10万吨、产值13.9亿元。
责任编辑:王雪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