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洗尿布、喂奶洗澡、熬汤做饭,这些伺候月子的活儿曾经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务,但现在却卖出了天价。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专门照顾母婴的月嫂,月薪最高已达1.5万元,超过了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学博士。
龙宝宝多了,月嫂贵了
“我们都是被逼的。”刚当上妈妈的张晨说,30岁的她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老公是北京人。婚后夫妻俩和公婆一起住,孩子出生后,公婆却出国定居了。张晨只好请远在山西老家的母亲来北京伺候月子。从此,张妈妈就像候鸟一样,每周一到周五在北京,周末再回到山西照顾身体不好的丈夫。
有一天,刚回山西不久的张妈妈正准备吃早饭,张晨打来电话带着哭腔说孩子的肚脐溃烂了。半个小时后,心急火燎的张妈妈再次坐上了山西开往北京的火车。年近60的老人喘着气戴着老花镜细细端详外孙的肚脐,却发现这不是病,而是女儿给孩子洗澡时没有把水擦干净。看着狼狈的女儿,老人哭笑不得。此事之后,张晨说什么也不让妈妈再来伺候月子了。
张晨夫妇走进了家政公司,“其实我们也很矛盾,谁会愿意雇非亲非故的月嫂?可是让父母劳累,做子女的又怎么忍心?”张晨一脸无奈。
月嫂之贵早已不是新闻,但今年贵得格外吸引眼球,价格蹿升的步子怎么也刹不住。
龙年的生育高峰似乎是直接原因。人口调查显示,龙年出生率通常较其他年份高5%至10%,2012年全国新增人口有望达到1700万,比2011年多出100万左右。众多“龙宝宝”扎堆降生,各地月嫂价格也随之一路上涨。
月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是这些城市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之一。以北京为例,十年前,每5个北京人中有一个是外地人,现在每三个北京人中就有一个来自外地。在京的外地人生了孩子,往往会雇请月嫂。
与此同时,异地婚姻日渐增多。异地婚姻即户籍不在同一城市或地区的夫妇组成的家庭。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上海市9万多对新婚夫妻中竟有四分之一属于异地婚姻,而到了2009年,异地婚姻所占比例已上升至40%。年轻的夫妻们远离了家乡,也就远离了有丰富育儿经验的父母,对于初为父母的80后来说,求助月嫂着实是无奈之举。
家长“迷信”专业,月嫂贵了
不过,也有一些年轻父母另有想法。
“我妈他们那套都是老观念了,不能信,还是找个专业的月嫂好一些。”产妇景丽说。她拒绝了母亲帮忙带孩子的要求,执意要请月嫂。
景丽不知道抱婴儿时手要怎么放,孩子哭了怎么哄,怎么根据孩子的排便判断肠胃情况。学医出身的景丽,认为学习这些难度很大,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她买了几大本专业儿科书籍,每周都给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再对照医书上写的婴幼儿的各项平均指标,判断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我家孩子现在身高是58厘米,可按照医书上讲的,这个月份的婴儿应该高56厘米,是不是不太正常?”低头翻书的景丽一脸认真地问。
有统计数据显示,80后是目前月嫂市场的主力消费者。天津市妇联家庭服务公司母婴服务中心有200余名受过专业培训的月嫂,预订者约有90%都是初为父母的80后。“经验丰富、有专业水准”,是他们选择月嫂时挂在嘴边的硬指标。
对“专业月嫂”的过度迷信,把价格又狠狠地向上推了一把。
但是,这种对“专业”近似狂热的追捧,很多老人和医生都不以为然。
提到女儿,56岁的刘女士就气不打一处来。“她连给孩子喂多少奶,都要看育儿指南书,这是养孩子吗?和造机器人差不多!”
但是80后的父母也满怀委屈。如果说60后、70后们小时候往往帮着带弟弟妹妹,可以学到些育儿经验,那么大部分80后在这方面的经历完全是一片空白。
对一项自己完全不懂的事情,人们自然更倾向于依赖权威,希望寻求更专业的帮助。感慨“小儿难养”,进而对月嫂“奉若神明”。
计划生育政策同样催生了这种心理需求。正如景丽所想的,这辈子只生一次孩子,当然要格外慎重。“我想做一个好妈妈,给孩子所能给予的一切。”景丽说。好的月嫂能够做新生儿按摩,促进宝宝成长,“从一开始就要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市场无序竞争,月嫂贵了
来自湖北的郑阿姨42岁,2008年与丈夫离婚后,来北京做月嫂,挣钱供养读高中的女儿。郑阿姨从不讳言自己的经济压力很大,因为要一个人把女儿培养成才不容易,她希望让女儿以后出国留学。日夜颠倒的月嫂生活,已让她头发花白。她说,其实月嫂的活儿不可能一年干到头,每年她都回老家休息两个月,“晚上睡不好,白天睡不着。可带孩子是个精细活儿,我不能熬到头晕眼花还在干,要是孩子出个差池,怎么得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