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中国区总裁&CEO 陈耀昌等高管离职、重庆伪绿色猪肉事件,被处以269万罚款,12家门店停业整顿15天,2011年在中国市场亏损1.17亿美元。
诺基亚:大中国、韩国和日本区高级副总裁梁玉媚离职、全球执行副总裁 赵科林辞职,2011年全球销售收入下滑9%;中国市场销售收入下滑14%。一年前,诺基亚还在中国实现19%的增长。它的竞争对手:苹果2011年在中国市场增长351%;三星电子2011年增长32%。
李宁:首席产品官徐懋淳等高管辞职,2011年销售收入下滑5.8%,营业利润锐减59%。此前三年一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它的竞争对手: 阿迪达斯 2011在中国增长23%;安踏增长20%。
国美:董事会主席陈晓(微博)离职
康菲石油:渤海湾漏油总溢出量超过1500桶,康菲公司一直未对漏油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
雀巢:黑龙江双城克扣奶农风波。
百思买:2011年2月关店至今。
百事可乐:将旗下24家装瓶厂买给康师傅,以换取其5%的股份。此次出售,能否改变百事在华盈利不佳的现状,尚在未知中。
过于迷恋规模
规模扩张还是质效增长?前者拥有无数企业家拥趸,但都好似巨蟒首尾不暇。无数过去依赖规模以实现高速增长的公司都碰到了天花板,到头来,才发现毫无品牌溢价能力。李宁、比亚迪、美的的例子莫不如是。
还是库存问题
若想了解一个公司的运营优劣及竞争态势,还是去看看它的仓库吧。面对交期、成本、质量的多重压力,游刃其间并非易事。看看跌倒的美特斯邦威、赛维就知道了。在需求多变的情况下,以库存应对外部变化如同在刀尖上舞蹈,精细化运营能力才是独善其身的不二法门。
“夸夸其谈”代替了“睿智反思”
佼者更易固步自封,当天天把雄心壮志挂在嘴边,衰败则可能随时到来。尽管内部的预警信号开始频现,但是公司"固若金汤"的表现仍会令人对问题视而不见—"暂时的"、"周期性的"、"不至于那么糟糕"、"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讳疾忌医将最终导致病入膏肓。
寄希望于“突击战略”
兵败如山倒的颓势尽人皆知。忘掉哪些“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吧—起用踌躇满志的领导、采用激进却未经证实的策略、推行暴风雨式的变革、研发一鸣惊人的产品、尝试改变行业版图的收购等。越是急迫地想要寻找急功近利的脱困办法,公司处境就更有可能急转直下。人不可能抓住自己的头发而离开地面,公司亦如此。
低成本不是绝对优势
高溢价、高利润率才是。跨国公司很快会学会中国制造低成本的秘诀,这迫使许多本土对手远避农村市场。老实说,这不是长久之计。
忽视道德风险的代价是巨大的
当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等一系列商业规则被扭曲的产业链所控制,亦缺乏政府监管时,最终消费者会用脚投票。公司作恶犹如吸毒,无法超脱,亦无法救赎。看看蒙牛一落千丈的股价就知道了。
破坏性创新力量来自四面八方
一些公司的失败在于它只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而对变化视而不见。来自行业之外的影子杀手的跨界打击将彻底颠覆原来的产业格局,手机、电视领域即是明证。忠告:不要成为下一个柯达—战胜对手却不能战胜命运。
愚蠢的傲慢
一切正如美国历史学教授J.卢夫斯·菲尔斯所说:“过度傲慢会让无知者付出代价。”不要轻敌那些今天看起来弱小的挑战者,它们很可能彻底瓦解你的商业帝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