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3.5亿人口饮用水不达标 不合格水还要"横"几年(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单一水源供给的隐忧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频发,去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一电解锰厂尾矿渣暴雨后流入涪江,造成涪江江油、绵阳段200多公里水体指标超标,影响沿岸江油至绵阳段城乡过百万居民正常饮食用水。而2012年年初,中国就发生了两起环境污染事件。先是位于广西的龙江发生了镉污染事件,河池宜州市境内龙江河段被污染,流至下游的柳江,威胁了柳州市的饮用水安全。龙江镉污染事件还未平息,江苏镇江2月初又发生了苯酚污染城市水源地事件。这两起事件因为威胁到柳州、镇江等数座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而备受关注。

“一次次事故的发生,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供水的关键是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能向市民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保障饮用水安全不能单纯局限于防范污染事故发生,而在于当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后,能否迅速启动备用水源,这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龚世萍建议应尽快建立和保护备用水源地。

环境保护部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31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16个城市建设了备用水源,占68.8%,没有备用水源地的城市还有近百个,绝大多数城市都是单一水源的供给形式,尤其在南方多数城市都以地表水作为单一水源。

调查表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备用水源建设情况尚可,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因水体污染、水量不足、疏于管理等种种原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我国,绝大部分城市依然存在水源储备和应急供水设备储备不足、管理及工程技术措施不落实、缺乏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做出及时反应的监测系统等问题,在突发性污染、输水设施故障、特殊干旱年份等紧急情况下,应对将极为被动。

事实上,唯一水源地或者单一水源的供给方式,难以规避风险,一旦水系面临危机可能一击即溃。从近年发生的水危机事件来看,江河湖渠的水源因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众多工业企业分布在江河湖库附近,造成水源污染事故隐患难以根除,单一水源不仅不能满足需求,还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旦水源发生危险,必将造成社会的恐慌。为此,除了规划流域内的产业布局外,更需要在水源地的开发上多做文章。建立备用水源地,成为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提高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能力的必然选择。

龚世萍建议:第一,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新的备用水源地。本着“类型互补、水量保证、加强保护、科学管理”的原则,进行水源选址和工程建设,在选择备用水源时,应考虑与在用水源类型的不同,保障水源不会同时出现问题。在用水源是河流型时,应选择地下水或者湖库型水源作为备用水源。

第二,加强备用水源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备用水源应执行与在用水源相同的管理要求。要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保护区内污染源及违规行为的整治、加强保护区内非点源控制;开展水源地水质常规监测,定期开展水质全分析;加强保护区上游的风险控制和预警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解决城市备用水源建设率高,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低的问题。(记者 王晨)

 

责任编辑:韩红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