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生活还缺啥(视窗·让生活更有尊严(中)·社会篇)
出行不方便,公交地铁拥挤;就业不公平,“萝卜招聘”频现;食品不放心,安全隐患不少……这些关乎民生的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让体面生活打了折扣。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要及时发现并积极地解决问题,不让同样的问题反复发生。改善出行环境,推进社会公平、实现招聘过程透明化,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这是老百姓对体面生活的呼声,也是政府应该承担起的责任。
乘车难,许多人患上了“出行焦虑症”
坐火车回老家不容易,在城里上班挤公交、钻地铁也不轻松
回山东老家探亲,是让上海白领王元畅最纠结的事。
王元畅老家离京沪铁路不远,来往车辆不少,可每次回家,无论是春节期间还是平常,买火车票都要费不少劲。
“几年前还没有电话和网上订票,我没有时间去火车站排队,就只能找票贩子买票。”小王说,现在虽然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订票,但是买票也不轻松,所以手机里还存着票贩子的电话,以备不时之需。春节期间一票难求,票贩子的“牛气”也是跟着涨,买票的时候要看他们脸色。
就算买到票,回家的路也不轻松。从上海出发到山东站,到处都是人。火车站里,赶着回家的人拖着大包小包把候车室挤得满满的,有的人实在是累得不行了,就在候车大厅里席地而睡;
火车上,过道挤满人,甚至洗手间、存放垃圾的地方都挤着人;在车上,几米的距离十几分钟都挤不过去。
京沪高铁开通后,火车多了,但高铁站离老家很远,停靠的车次也不多,回家难的问题,还是没有根本上解决。
回老家不容易,在城里上班也不轻松。挤公交、钻地铁,每天都像在打仗。
按照公司规定,工作日8点半之前要打卡。每天早晨,王元畅不到7点就要起床。简单地洗漱之后,来不及做早饭,草草啃个面包就要出门赶往公司。
出小区走几十米,王元畅要先坐公交车。由于只有一趟车通往地铁口,不少人都在排队等这趟车。“能在第一辆车来的时候就挤上去,就算是非常幸运的了。”王元畅说,上车后人贴着人站,手都不知道该放在哪。
两站地后,他要下车换乘上海地铁10号线。王元畅说,相比其他线路,10号线还算宽松一些,基本上来了车就能上。可是接下来还要换乘的2号线就没那么轻松了——每个上车口都挤满了人,一两趟车过去都未必能挤得上去,“人贴人挤在地铁里,旁边人早饭的味道都能闻得出来。每辆车里都是满满的,出门打理好的正装,挤完地铁免不了有褶皱。”
出租车舒服一些,可王元畅承担不起每天打车的费用。上海出租车起步价调整到14元后,他更不舍得打车了。如果哪天上班特别累,回家路上为了少挤一趟公交车,王元畅会花5元钱雇一个摩的把自己从地铁口送到小区门口。摩的颠簸得厉害,被他形象地称为“蹦蹦车”,“‘蹦蹦车’比出租车便宜、比公交车宽松,能坐它回家,对我来说已经算是一种享受了。”
王元畅说,目前出行过程中遭遇的各种拥挤,让他非常不愿意出门,甚至可以说患上“出行焦虑症”。“要是哪天出门坐公交车地铁宽松点了,回家火车也不那么挤了,就会感觉生活体面不少!”
人口集聚对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跟着上涨,保证人们行有所乘、体面出行,是政府应该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实现这一点,需要软硬两方面着手: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加快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供给;在软环境方面要改善公交等公共服务的质量,服务意识再多一些、服务态度再好一些。
缺少“门路”,找工作就没有底气
就业过程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冲击着大学生的就业信心
晚上9点半,王文博才回到宿舍。打开宿舍的灯,把斜挎包往桌上一扔,便一屁股坐在床上,用手解着领带就跟记者攀谈起来。
王文博是北京一所大学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从去年9月份开始,他就一直奔波在求职路上。很多时候早晨七八点钟出发,到了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宿舍。外资企业、公务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网上能够搜索到的信息,他能试的都试了,可到现在还没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原来不理解找工作难,到了跟很多人抢一个职位的时候才知道竞争有多激烈。”起初,王文博还指望着找一份可以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但现在标准也降低到能签合同就可以了,期望工资也从最初的每月5000元、4000元,一路降到3000元。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比今年增加了20万人。大学生的数量增加迅速,可工作岗位毕竟有限,能达到或者超过毕业生理想标准的就更寥寥。僧多粥少,就业自然不容易。然而,与人数多带来的竞争压力相比,大学生们更多的担心来自对就业不公平的焦虑——没有“拼爹”的资本,找工作就没有底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