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专家组报告的出台,中国银联被诉垄断境内支付市场一事上周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尽管中美各自就专家组报告表明态度,从短期来看此事仍然是“楚河汉界”之局,但中国持卡人的境外刷卡市场之庞大,却已成不争事实。
先简单回顾双方争执的脉络。2010年6月维萨(VISA)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当年8月起在处理VISA与银联联名卡时,不得使用中国银联网络,否则将予以处罚。遭到VISA境外封杀之后,银联的反应更为强硬,一度有直接停止成员银行后续双币卡发行申请的势头。9月份,美方即通过WTO框架向中方提出双边磋商请求。在磋商未果的情况下,美方于2011年2月正式向WTO申请启动争端解决机制,直至上周专家组报告正式出台。
而仔细盘点2010年6月以来整个事件的发展,会发现很有趣的局势:VISA等除了等待WTO专家组出具报告之外,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上并无进一步的斩获;而反观中国银联,其国际网络的铺设速度明显加快。其中的逻辑无疑很好理解,既然在境外市场的合作上谈崩了,那么自建网络就显得尤其重要。更重要的是,由于银联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准进行人民币跨行支付清算的机构,没有自家后院起火的担忧,放手开拓国际市场也是必然的方向。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联还在不少国家和地区推出仅有银联标识的双币卡卡种,进一步将VISA等甩在身后。比如,2011年5月在香港由中银香港推出的仅有银联标识的人民币、港币双币商务卡;同年7月在泰国由中国银行发行的仅有银联标识的人民币和泰铢双币借记卡等。
这一格局,无疑直接触动了VISA等国际支付行业巨头的利益。因为如果这一趋势蔓延,银联将并不仅仅只为国内持卡人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服务,它逐渐完备的网络同样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的持卡人提供服务。而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壮大,以及国际化程度的逐渐加深,跨境之间的支付规模趋于上升已经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这正是VISA等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由于支付行业涉及国家利益,在跨境资本流动并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希望中国央行放松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牌照的发放并不实际。而在中国市场中从无到有成长起来的银联,却正在沿着中国持卡人的足迹而迈向国际市场。
因此,尽管WTO的专家组报告将支付行业认定为中国加入WTO承诺开放的“所有支付和汇划服务”,令此块市场在未来的开发压力不断增加,但从短期来看中国银联无疑是此案中最大的受益者。而根据WTO以往争端解决机制的案例来看,因为世贸组织调解贸易争端秉承尊重各主权国家法律的态度,VISA等支付巨头想要如愿进入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目前也还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
另外一个细节,恐怕也能说明银联目前所处的市场地位。WTO发布的专家报告,明确显示澳大利亚、厄瓜多尔、欧盟、危地马拉、印度、日本、韩国等在本案中加入成为“第三方”。而根据WTO规则,选择作为争端解决机制的“第三方”,可以就相关案件自由发表意见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如若起诉方胜诉,亦可享受全部利好。
这个局面至少说明,对于人民币卡的支付和清算市场,感兴趣和关心的远不止美国一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