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至此,不妨扪心自问:即便游客帝国已经崛起,但你旅行的意义找到了么?
热眼向洋看世界,不把自己当外人
游客缔国
中国还不是游客帝国,却正在通过游客缔国——缔造“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的文明之国。
文/山鸡哥
门打开了,全球化和全球人走进来,“中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的人走出去。今天的中国人还把身边的外国人叫“老外”,可能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依法自费旅游的中国人,在当地人眼里也算“老外”了。
面对“中国老外”,全球各地除了负责接待,还有反馈传来,不少是负面的。比如说,“全球最不受欢迎的游客,美国人排第一,中国人排在第二”。比如说,中国游客“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常有加塞、随地吐痰、扎堆和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前者,是基于一个5000多人的网民调查,相对2011年1.4亿人次的大陆居民出入境规模,你就知道有多么以偏概全。而后者,是部分中国人在家里就没戒掉的陋习,不加修饰地带到了境外。
在另一项来自各国酒店从业者的反馈中(全球最大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调查),日本游客最受欢迎,法国游客最不受欢迎——礼貌、清洁、安静、宽容度高、投诉少、外语适应性强、衣着得体、小费大方、整体态度佳的游客,深受服务业者欢迎。
中国游客不会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或最不受欢迎的游客群体,但正迅速成为增长最快和人数最多的游客群体。我对中国游客的境外表现并不担心——中国人的文明素养不是靠1952年的“爱国卫生运动”、1981年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2006年的“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养成的,却会因“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和“入乡随俗”而进化。
以中国人的适应能力、模仿能力和不输于人的自尊心,在2020年、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的这个年份到来之时,“中国老外”在世界各地的形象必会有更好的质变。
“中国老外”2011年达1.4亿人次。全民旅游和全球旅游的意义,是催生外向型城市、外向型经济与外向型国民。
“旅游是最好的投资、最好的教育、最好的运动、最好的解压方式、最好的疗伤方式、最好的维系感情纽带……”,各种说法述说着旅游(行)的意义。
一个人的旅行是这样,上亿人的旅游呢?八年前,中国已有24个省(区)把旅游确定为支柱产业。五年前,中国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去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6.4亿人次(有专家说“假若剔除其中一日游游客数,过夜游客人数如以该数据的1/4估算,约为7亿人次左右”)。全民旅游年年升温,人人都是徐霞客,涉足异乡,则各旅游城市的市容市貌、道路交通、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产业就业、建筑会务、资讯传播、土地开发、文物保护与开发、传统风俗、人际关系、治安环境必随之而变。变化中的优胜劣汰,必然催生能满足外来需要的外向型城市、外向型经济与外向型国民。
全球旅游的意义,比国内的全民旅游意义更大。在当地人眼里,游客主要是来观光和消费的。在游客眼里,旅游不只是花钱证明“我来了,我看见了”。走到全球版图上交换空间,表面上在开眼界,实际上在动心思,一次旅游就是一次洗脑,把脑中狭隘的偏见又擦除几分,对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又多了几分了解和敬畏。看到的新鲜世界是风景,悟出的新世界(6.53,-0.14,-2.10%)观就是风暴了。在这个意义上,向洋看世界,无论冷眼或热眼,走出去就是胜利。
“老外”也在走进来,去年外国人入出境5412万人次,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蒙古、菲律宾、加拿大的最多。我们走出去的次数越多,越能与他们平等相待,而不是给予超国民待遇或投以异样的眼神。在全球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中国老外”,在家里也不容易把“外国老外”当外人。
出国游人数以全球三倍速增长、已在京成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八年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的中国,还不是游客帝国,却正在通过游客缔国——缔造“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的文明之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