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市价格战惨烈,从本土自主品牌到跨国豪华品牌,无不在凄风惨雨里捋袖子厮杀。这是不得已的无奈之举,它的背后除了需求乏力、竞争白热化等原因外,还有库存数字过大——厂家和经销商都急着要脱库。
前几天和上海通用总经理叶永明聊天时,这位多年车市的龙头就表达了“深度担忧”。他说,到6月底,整个行业的库存高达220万辆,相比年初的130万辆,库存竟然增加了七成,库存当量(当月库存/当月销量)大约为2.1个月。
2.1个月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国际汽车行业的惯例,如果库存在0.8-1.2个月,说明库存处在合理范围;库存大于1.5个月,反映库存过高,危险信号出现。2.1个月,比1.5个月多0.6个月,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可想而知。
叶永明认为,过高的预期和对市场名次的渴望造成了这一困境。东风日产想要登上100万辆,奔驰、宝马要赶超奥迪,南北丰田急着回暖……盲目乐观造成严重供过于求,降价对脱库的作用最直接,于是奔驰价格继续松动,宝马之前赚的百亿巨资一年内砸完,东风日产补贴经销商促销量抢份额已付出50多亿……市场秩序已经乱套,厂家只想把车卖出,完成年初销量目标,他们砸钱促销,不考虑盈利问题,其他企业无奈应战,市场陷入无利惨战,经销商则对抗压库,不再听从管理,或不进货,或威胁退网。消费者在看似捡便宜的同时发现,他们得到的服务质量大幅下降。
除了相对稳定的北京车市,成都、广州、杭州、南京等市场已告别兴奋,暮气沉沉。不过,这不仅仅是汽车的问题,是整个经济环境的问题,像2009年的4万亿刺激政策不可能再出台,市场发展要靠市场本身去推动,从今天到明年的几个月,必定更是痛苦的煎熬过程,在明年政策明朗后,市场可能出现反弹。
然而,在等待黎明的过程中,崩盘随时可能出现。全行业都应该警惕,全体汽车企业都有责任维护市场的稳定,因为我们都知道,2.1个月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大量的厂家库存数字超过3个月,而且绝大部分压在经销商仓库。无论是已经意识到危机的还是没有意识到的厂家,都应当重新审视库存数字,及时调整目标,减轻经销商压力,让市场重回稳定轨道。(杨开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