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时事评论 > 正文

理性看待我国经济增速放缓

来源: 中国金融杂志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在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因而无需过于担忧经济增速放缓

■ 牛 犁 高玉忠

进入2012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多重因素使得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不仅高出发达国家好几倍,也明显高于主要发展中国家,物价上涨压力继续减轻,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就业形势总体尚可。同时,在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因而无需过于担忧经济增速放缓。应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着力落实结构性减税,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增强经济稳定增长的后劲。

理性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滑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了明显减速的态势,但是,稳增长预调微调政策的出台有助于防止经济过快下滑,我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的情况,经济增速仍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一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刺激政策退出、经济向自主增长动力回归,但新增长点正在培育,尚不足以支撑拉动经济增长进入新的扩张期,经济运行正处于下行阶段,因此经济减速就具有周期性特征。二是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企业正处于升级转型的阵痛期,劳动力、资源等低要素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特别是东部地区不仅外部需求不足,而且中低端产业要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而新兴产业尚不成熟,因此经济减速具有结构性因素。三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的演进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呈逐步放缓趋势。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了中速增长阶段,这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四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经济仍属较快增长。第一季度,美国、日本经济环比折年率增长1.9%和4.1%,而欧元区是零增长,我国GDP增速是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再看主要金砖国家,第一季度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GDP分别增长5.3%、4.9%、0.8%和2.1%,均大大低于我国增长水平。五是经济减速也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今年政府制定的GDP预期目标是7.5%,较往年有所降低,其政策意图在于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尽管近期经济减速明显,第二季度GDP增长7.6%,全年实现7.5%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因此,要辩证理性地看待经济减速,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不必为经济适度放缓而过分担忧。经济适度放缓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有助于转变发展方式,应坚定地执行国家既定的调控目标,而不应期望经济一减速,国家就出台刺激政策救市,信贷方面“开闸放水”保增长,那样,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就会前功尽弃。从短期来看,我国经济有望在下半年企稳回升,但是我国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难以再回到两位数以上。从中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综合国力有望迈上新台阶。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把握“稳增长”政策力度的难度较大

当前,社会各界对如何适度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存在较大意见分歧。部分地方政府、工业主管部门等认为,当前企业经营等实体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应当进一步加大经济刺激力度;而部分专家学者、金融主管部门等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根本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应当把“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既有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阶段的周期性因素影响,也有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阵痛期的结构性因素影响;既有外部需求大幅减弱的因素影响,也有房地产调控使得相关产业发展低迷的因素影响;既有发展阶段演进和经济总规模扩大后增速逐步放缓的规律性因素影响,也有政府为了提高经济质量有意调控增速的因素影响。因此,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给判断经济形势和作出宏观决策带来了较大困难。

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境地

当前我国房地产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但是,过去几次越调控房价越高的经历,使得我国房地产政策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降息传递出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政策信号,使得房地产市场预期发生了较大改变。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取向不变,但居民购房意愿明显增强,5月份以来住宅成交量和土地出让成交量环比明显上升。当前,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为了防止经济减速过于明显,需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房地产成交量放大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尚未取得根本性成效,一旦房地产成交量连续放大有可能带动房价回升,房价反弹将使民众再次失望,房地产调控有前功尽弃的风险。

企业经营异常困难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工业企业面临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出现大幅下滑。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4%,增幅同比减少了30.3个百分点。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疲软使得工业品出口需求不旺;同时,房地产调控、汽车限购以及家电刺激政策退出等使得工业品国内需求明显不足。二是企业普遍面临着劳动力、能源资源、环境保护等成本上升,以及融资成本过高等沉重包袱。三是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都面临“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在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不仅缺乏可盈利的投资增长点,而且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正处于阵痛期。

产业发展缺乏增长引擎

短期内,需求降温导致相关行业工业品需求和价格下降,工业企业面临去库存压力。中期看,企业为房地产、外需配套与服务的产业体系与生产能力扩张过快,钢铁、建材、家电、纺织等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处于“去产能化”阶段。同时,由于技术、体制等因素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部分企业为节能减排、降低土地、劳动力等成本,开始更新设备和用机器替代劳动力,部分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也在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但全面的设备更新投资周期没有出现,制造业发展缺乏新的增长引擎,仍将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

责任编辑:王雪莲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