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全国260个鲜食枣品之冠”称号,今年预计冬枣产量突破1.5亿斤,综合产值近10亿元
本报讯(通讯员孙福新、张江波 记者周万良)9月28日至29日,第十届中国·黄骅冬枣采摘节即将开幕,枣农们一边筹备节日,一边忙着应酬络绎不绝的采摘客。
黄骅是“中国冬枣之乡”,2002年,黄骅冬枣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果品,品质独树一帜,被誉为“全国 260个鲜食枣品之冠”,在全国果品市场占有重要一席。黄骅聚馆古贡枣园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唯一一个植物类“国保”,2007年被授权使用“中国文化遗产”特殊标志。园内现存古冬枣树1067棵,其中198株在600岁以上,如今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年龄最大的“嫡祖树”已是760岁高龄,是我国冬枣树的“活化石”。
近年来,黄骅市把绿色无公害冬枣种植作为该市新崛起的“红色富民产业”做大做强,实施了冬枣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并参照国际标准修订了自己的冬枣标准化生产标准,用生物药,施农家肥,严格按规范生产。2001年即在全市推广了《无公害黄骅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2002年被国家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2003年,黄骅冬枣国家级专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正式通过验收。目前全市冬枣基地已全部通过省林业局无公害环评认证,各基地严格按照标准化无公害操作规程,采取统一浇水、统一施肥、统一整形修剪、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收的“五统一”管理模式进行生产。
黄骅还通过发展“公司+农户”、“工厂+基地”模式,发展贮藏增值型、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提高冬枣的附加值。几年来,当地已组建了天天、华夏、神农、众宝、国润等10余家冬枣深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了“十月红”、“华夏”、“古园”等知名品牌,原生态的品质让黄骅冬枣的产品优势升级为市场优势。如今这个市冬枣基地已衍生发展到30万亩,今年预计全市冬枣产量将突破1.5亿斤,综合产值近10亿元,产品“抢滩”京、川、陕、辽、闽等地市场,成功进入国内航空食品配餐领域,并登上了奥运会运动健儿专机和台商直航包机,打入日本、北美市场。
十年来,冬枣采摘节一直是黄骅市贯穿9、10月份的特色节日。今年9月28日,将举行“黄骅冬枣文博专家论坛”,届时邀请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等国内文博界顶级专家齐聚黄骅,来自全国各大城市水果市场的冬枣经销商、林果加工商、冬枣经纪人大户也将利用这个平台展开购销洽谈。29日上午“聚馆古贡枣园”将举行一年一度的开园仪式,邀请各界人士观赏贡枣园林,品尝黄骅冬枣,领略“茫茫枣园连天碧,串串琼珠接地红”的枣乡情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