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大研究课题是:深入研究发展实体经济与产能过剩问题;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问题;推动小微企业集群发展问题;应对全球产业转移问题;民营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问题;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建设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问题。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三届四次理事会上,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在认真总结2012年度工作的基础上,直面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影响,拟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结合起来,与服务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与开展各项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为民营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根据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选择和确定了2013年七大研究课题。
这七大研究课题是:深入研究发展实体经济与产能过剩问题;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问题;推动小微企业集群发展问题;应对全球产业转移问题;民营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问题;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建设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问题。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在研究会年度报告中分别就以上七大研究课题的提出阐述如下:
要深入研究发展实体经济与产能过剩问题。民营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创业初期基本都是做实业的。但近几年来,实体经济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做实业非常艰难。不少人热衷于搞投资、做金融,甚至“炒房”或投机,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同时,一些行业和领域出现产能过剩,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是实体经济发展虚脱,一方面是某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面对两种极端,民营企业如何投身实业、做好主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如何增强市场敏锐性和鉴别力,防止盲目跟风,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加强引导。
要深入研究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问题。融资难是长期以来困扰民营企业的主要问题,虽然国家高度关注并密集出台多项应对措施,但仍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一段时间以来,融资难已经向融资贵、融资慢逐步转变。一方面,融资贵较为突出。企业的贷款成本除了常规利息之外,还包括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的上浮以及担保费、会计审计等中间费用,使得贷款总成本升至同期银行基准利率的3倍左右,加之部分银行采取票据贴现方式,贷款成本已经接近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另一方面,融资慢显得更加普遍。银行贷款过程中评价、审计等流程花费时间较长,“排队”现象严重,导致许多民营企业错失商机。今年以来,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标志,金融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但效果如何,经验在哪里,政策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调整、修正、补充和完善等,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要深入研究推动小微企业集群发展问题。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具有产业链上下游集成配套、土地厂房等资源集约利用、公共服务集中提供等优势,能极大降低小微企业采购、管理、人力等方面的成本,有效形成竞争新优势。目前,江苏南通、浙江义乌、福建泉州等发达地区,形成的“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等产业集群,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动力。如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6.47,-0.08,-1.22%)通过高度的产业集聚,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小公司大外贸、小产品大创新”的格局,吸引全国2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设立直销和经销代理,带动形成了跨区域的经济商圈。河北永年标准件产业集群涉及9个乡镇、153个村街,生产加工企业达2380家,产品销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销售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5%。无论是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看,还是从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破解小微企业发展难题看,推动企业集群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要深入研究应对全球产业转移问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产业分工、贸易格局、经济力量对比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进行。第一,由于核心技术的“短板”,我国民营企业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不仅利润微薄,而且受制于人。第二,由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尤其是“金砖国家”、东南亚一些国家对国际产业链下游的抢占,削减了我国原有的比较优势。第三,美国从2009年开始“再工业化”,推动制造业增长和实行出口拉动增长以来,美国制造业已实现连续34个月扩张,对我国企业直接形成冲击。面对多重挤压,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在全球产业转移中占领一席之地,迫切需要我们在发展战略、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培育等多方面深入思考和研究。
要深入研究民营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越来越多。据全国工商联《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中,已开展海外投资的企业数量达到150家,比2010年增加13家;海外投资企业(项目)达到584个,累计投资额达到123.48亿美元;新增海外投资企业(项目)为129家,新增海外投资额为59.5亿美元。但“走出去”效果如何?调研显示,除极少数大型企业进行跨国资源开发以外,更多民营企业主要从事进出口、外向型生产加工、农业、旅游、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业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核心竞争力。如果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无论数量还是实力,我国民营企业都存在很大差距,今年入围世界500强的6家中国民营企业排名都只在240位以后。这些都充分说明,增强我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任务艰巨,迫在眉睫。不仅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也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仅需要推进市场整合,加强企业间相互合作,也需要政府加强引导,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建设问题。商会建设直接与政府、企业和社会高度关联,是当前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要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同时还提出工商联是社会团体业务的主管单位。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工商社团改革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着眼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作出的重要决策。目前,全国工商联共有基层商会4.5万个,全国范围内乡镇商会和街道商会覆盖率已超过50%和60%,有的县(市、区)已实现了乡镇、街道商会的全覆盖。如何建设好中国特色商会组织,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有机统一,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决定的。各级商会组织尽管类型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但商会工作都属于“大统战”范畴,在实践中自觉地、直接地体现了“三性”有机统一的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三性”有机统一对建设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研究如何运用统战性来团结凝聚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如何运用经济性来服务会员、促进企业发展,如何运用民间性来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发挥好促进“两个健康”的独特作用。
要深入研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与此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这个群体的政治诉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新的社会阶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身份步入政治舞台,并同其他阶层一起在体制内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利益诉求渠道,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且也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他们在参与过程中从政治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随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政治参与渠道不足,现有的平台与渠道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日益增强的政治参与诉求。二是政治参与引导不够,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还不够强,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没有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政治参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新社会组织和新兴媒体的兴起,对现有体制产生冲击,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畅通政治参与渠道,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形成发展合力。我们在实践中,要加强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关注、思考和研究,及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