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民日报:市场机制日臻完善 释放出巨大能量)
市场,对于中国百姓而言早已不是新鲜词汇。然而,这10年间,我们对于市场机制,却有了更新的感受和理解。
10年前,将钱存在银行,利息都是一个价。如今,存款利率可在基准利率上有所上浮,各家银行不尽相同。去银行存钱也要精打细算,“价比三家”。
10年前,居民用电是单一形式电价。如今,随着居民阶梯电价的实施,电价随用电量阶梯状逐级递增。
……
点滴变化,折射出市场机制的日臻完善。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改善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释放出巨大能量。
市场机制释放腾飞动能
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市场意识显著增强,中国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
如果说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经济的黄金期,那么刚刚过去的这10年,“成色”尤其闪亮。
GDP从10多万亿元,到接近50万亿元大关;财政收入从不到2万亿元,到突破10万亿元;出口总额从3000多亿美元,到近2万亿美元。从2002年到2012年,我国经济飞跃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
伴随经济的腾飞,百姓的生活水平年年提高。10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8倍。
来自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双街村的十八大代表刘春海,对10年发展所带来的巨变,感受最为真切。他告诉记者:“到十二五末,我们双街村要努力实现村集体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美元。”
10年发展奇迹,让全世界为之瞩目。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哪儿?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是最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成功发展市场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配置。借助利益激励、供求变化、价格波动、自由竞争等机制杠杆,市场把有限的人、财、物分配到社会生产各领域,实现效率提高、财富增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进程中,10年来这二者深度融合,持续释放能量,激活中国经济,激发亿万民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10年间,在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的基础上,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国企、行政管理体制、财税、金融、外贸、农村等领域的改革攻坚克难,步步推进。
——10年间,我们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追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带来了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以及平等、竞争、规则、法治等意识的增强。
——10年间,中国作为世贸组织的一员,非歧视、透明度、国民待遇、公平竞争等世贸原则渗入体制机制,我们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经济学家辜胜阻说,将市场机制引入到社会生产中,不仅指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而且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市场体系等方面同世界接轨,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
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完善
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10年来市场主体活力四射,市场体系羽翼更丰,市场化方向更加清晰
细心的人会发现,尽管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但各项改革的推进却环环相扣,毫无停滞:制定实施42项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政策的实施细则;新股发行和退市制度进一步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顺利实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电煤价格并轨改革积极推进……
这是10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改革的缩影。无论经济增速高低起伏,改革步伐一直坚定向前。
市场主体活力四射,国企民企千帆竞发。
中央企业加快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从2003年的196家减至2011年的117家。2002年到2011年,央企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至28万亿元。企业数量减了,竞争力、控制力和带动力却与日俱增。如今,有40余家央企进入世界500强。
从“部省共管”的传统体制转向现代企业制度,十八大代表、海南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一新回首这段改革之路,感慨万千:“海南农垦正是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集团化优势,整体实力才不断得以增强。”
在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的同时,着力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的举措陆续出台。今年推出的“新36条”的42个实施细则,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在铁路、电信、金融、能源、证券、卫生等领域降低准入门槛。一些过去让民营资本“可望而不可即”的行业,“玻璃门”正在撤去。
市场体系羽翼更丰,要素价格愈加市场化。
10年来,大型商业银行和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革,经营效率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股权分置顺利实施,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新三板等相继推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成品油价格调价周期缩短、天然气价改试点启动……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方向越发清晰。
划清政府市场边界,建设“阳光政府”提速。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先后5次清理、取消、调整了2183项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审批事项的60%以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等,政府职能正从“全能”变为“有限”,从“管制”变为“服务”。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
“看不见的手”潜移默化,“看得见的手”精心调控,10年间中国成功应对挑战、化解危机
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实践表明,市场从来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情况下,必须发挥政府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克服市场缺陷。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之一,就是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到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行政手段的灵活高效的宏观调控。
“看不见的手”潜移默化,“看得见的手”精心调控。
10年间,我们经历过上升周期的过热苗头,也承受过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宏观调控既要不时面对“抑通胀”的压力,也要适时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在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实施逆周期调节,宏观调控拿捏有度,科学灵活,显示出更加成熟的调控艺术。
统筹兼顾,有的放矢。宏观调控往往面临两难问题,需要“平衡”的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化解经济发展中的失衡。这10年,我们注重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的平衡,注重拉动经济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平衡,注重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平衡。
相机决策,张弛有度。10年来,各项政策相互配合,“稳健”、“适度从紧”、“宽松”之间灵活转换,“存款准备金率”、“结构性减税”、“加减息”频繁运用。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打出不同的政策“组合拳”,采取不同的力度和节奏,宏观调控灵活性不断增强。
争取主动,未雨绸缪。在“经济高增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经济转型”的复杂形势下,宏观调控密切关注和深刻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并适时适度采取相应调控措施。见事早,行动快,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手,使得经济增长在遭遇沟沟坎坎时避免了大的颠簸。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两只手共同发力,相辅相成,成为10年来实践探索的一条重要的新经验,让中国经济航船沿着又好又快的航道平稳前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