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笔者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上江乡平安寨的添富小学支教。五年前,第一财经和汇添富基金共同发起“河流与孩子”公益项目,默默耕耘五年,怒江项目为其一。
支教过程中,笔者向当地官员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颇感欣慰的是,上世纪90年代,泸水和临近的缅甸经济水平差不多,这里山高坡陡,不少男子都劳务输出到缅甸,但近年来他们纷纷回流。盖因缅甸发展缓慢,且有战乱之忧,泸水相对缅甸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农业县泸水有18万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大致在3000元,不足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一半。为何“独好”?具体了解,其实当地财政收入非常有限(仅1亿多元),主要靠中央财政转移,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有巨大进步。
教育方面,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教科书费用和学杂费全免,补助生活费)已经全覆盖,小学生每月补助生活费100元,中学生每月补助125元,县里每月每生还补助17元(从小学到高中、职中)。国家每学年补助每生营养餐600元。在校舍建设方面,通过校安工程等国家也投入不少。
在农村卫生医疗方面,“新农合”国家每人每年补助230元,个人缴60元。公共卫生经费人均25元。目前乡镇卫生医疗的报销比例可以做到90%(大病除外),如果是低保户还可以再报销,几乎不出钱。农村低保户每月补助90元,计生方面也有补助(一个男孩每年补助980元,一个女孩每年补助1200元,双女户一次补助3000元)。作为边民,根据离边境的远近,一家每年也有500元或1000元的补助。
怒江穿泸水境内而过,如修水电GDP可迅速增加,但生态环境则难保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当地人民福祉年年也有提高,故社会安定,百姓满意。
笔者十多年前有一次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到边境对面一侧墨西哥的蒂华纳,一境之隔,面貌迥异,治理水平高下立判。此次怒江之行令笔者意识到,走共同富裕之路乃是中国的国泰民安之本,前提是发展,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发展,更好发展,然后再通过转移支付,给发展条件薄弱的地区以制度性帮助。前者之富,可助后者之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