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育儿”不可取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家长在孩子身上的花费越来越多。一些“80后”年轻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消费、攀比,想方设法给孩子喝进口牛奶,穿戴名牌服饰,用高级日用品,买高档玩具,上早教班……在孩子身上“一掷千金”,家里的收入基本上都花在了孩子身上,甚至还要靠老人“支援”,不少年轻父母不惜成为“孩奴”。
事实上,如此“奢侈”的育儿方式,并不一定能够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心理负担。笔者的一位朋友,自从孩子出生后,就给孩子买这买那,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光名牌童车就买了三辆、学步车一辆、婴儿电动车一辆,结果现在都闲置在家里,留之无用,弃之可惜。
笔者以为,家长在育儿方面一定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除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投入,更多的是要注重情感培育和心灵塑造。诸如满月照、百日照、周岁照等都只是商家的一个噱头,如果真想有个纪念,自己用相机拍几张就可以了。奢华对孩子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太过优越的物质生活只会让孩子丧失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只会给家庭增添巨大的经济负担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有人总结了这样一首顺口溜:“孩子是个宝,家家不能少,基本需要要保证,胡乱攀比不可取。爷爷奶奶都喜爱,千万注意别宠坏,奢侈炫富没必要,健康成长才最好。”在育儿消费方面,的确还是理性点好。(湖南岳阳 陈花)
公共设施莫成“奢施”
近年来,一些地方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生基础于不顾,动辄斥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营建天价公厕、豪华天桥等“招牌”公共设施。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弊端不少。
在一些地方,“多少年不过时”每每被用来“佐证”决策者建造天价公共设施的“长远眼光”。其实,公厕、天桥往往位于城市建筑单元的结合部、突出部,一旦城市规划布局有变,自然会首当其冲成为拆迁对象,何必非要搞成一劳永逸的“百年工程”?
比如公厕,其功能再简单不过。建造公厕理应以布局合理、方便民众为原则,以整洁、大方、实用、卫生为标准。舍弃这些基本要求,把公厕搞得贴金镶银、花里胡哨,不仅折射出始作俑者空虚、浮躁的心态,更须警惕的是把豪华公共设施当成“摇钱树”来经营,借此收取不菲的租金和门票。这样的天价公厕越多,普通公厕的生存空间就越小,老百姓如厕难的矛盾就越突出。
古语云:“节俭则昌,淫逸则亡”。热衷于将公共设施建成“奢施”,人们难免会怀疑,在天价公共设施强势崛起的幕后,究竟勾连着怎样的利益共同体和“生态链”,隐藏着几多“慷国家之慨,富一己私囊”的腐败问题?
有学者直言:“如果我们的城市成为炫耀城市虚荣心的容器,那么它必然离民生越来越远。”(浙江义乌 张晓东)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