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拉近了北京与周边城市的距离,京津冀一体化似乎又进了一步。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长达8年之久一直悬而未决的京津冀一体化有了实质性进展,促进三地一体化的《首都经济圈综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的编制工作进入收尾阶段,该《规划》是由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牵头编写,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参与而完成。
《规划》最核心的关注点是首都经济圈的“圈”到底有多大,和“十一五”提出的“京津冀都市圈”本质区别在哪里?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的《规划》让京津冀三地颇为重视,为保障自己的利益诉求顺利写入《规划》三地都在积极“公关”,希望在划分区域与功能上能满足自身的发展诉求。
“圈”有多大?
“京津冀都市圈”的误区是过于强调北京和天津的平等。
“我们正在编制子规划,希望自己的利益诉求能被发改委地区司采纳。”近日,河北保定发改委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了河北在首都经济圈规划中的最新动作。
2012年12月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距离北京不到300公里的河北阜平进行慰问,据陪同慰问的河北官员称,习近平在看到阜平的贫困状况之后,十分震撼。“首都周围的贫困让中央领导很挂念,目前河北正在研究如何造血给与阜平类似的环首都贫困地区。”河北官员称。
“中央领导对环首都贫困带的重视促使了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的出台,该规划一直争议很大,三地一体化多少年没有实质的推动,现在看来已经到了不得不出的时候了。”观察人士分析说。
实际上,促进北京、天津和河北经济一体化,打破行政壁垒一直是中央的“心病”。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冀望北京向国际大都市看齐,做大都市圈的概念,但这个“京津冀都市圈”设计过于理想化,最终只停留在设想层面,时至今日,这一等待了8年之久的规划一直未能获批。
“这就存在谁为主体的问题,是北京为主还是天津为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认为,“京津冀都市圈”的误区是过于强调北京和天津的平等,京津冀三地虽有合作意愿,但各自需求仍有不同,尤其是北京、天津这两大直辖市之间的关系,协调起来难度很大。
2011年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为此,首都经济圈概念正式写入国家战略。
不过,陈耀表示,“京津冀都市圈”和“环首都经济圈”的实质区别是什么,是换了不同说法还是其他?在河北官员看来,这次的首都经济圈应该强调了北京的主体地位。
但规划无论如何制定,都绕不开一个问题:首都经济圈的空间范围如何界定。记者从参与编制的专家处获悉,首都经济圈综合发展规划的空间范围可能最终敲定“2+8”方案。据媒体报道,学界有关首都经济圈空间范围的界定主要有“2+5”、“2+7”、“2+8”、“2+11”等多个方案(见示意图)。但哪种更切合实际目前并未有确切消息,为此记者联系发改委地区司,相关人士表示,《规划》编制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但对于圈定的范围有多大,因是敏感问题无可奉告。
多个专家分析,认为2+8方案最靠谱,2+8只比2+7多个石家庄。从河北目前的发展来看,南部有邯郸、邢台进入中原经济区战略、北部有首都经济圈战略,如果石家庄不被划入,就会被孤立,所以石家庄有可能被划入首都经济圈范围。
除了范围之外,功能划分也是焦点之一,尤其对于京津冀三地来说,这个功能划分关乎自身发展利益。也正在编制当口,记者获悉,京津冀都在积极“公关”希望自己能影响到总体规划的编制。
三地诉求
在京津冀合作方面,北京、天津都处于冷淡状态,只有河北是“投怀送抱”。
一直以来,京津冀三地竞争大于合作,尤其是北京和天津方面,尽管有高铁拉近距离,但两地实质合作的动作几乎没有,天津近年来经济增长率高居前列,天津依托港口优势一直想打造北方经济中心,2010年,天津以黑马之势超越了GDP增长八连冠的内蒙古,拔得头筹。曾经沉默的天津又重拾了往日的辉煌,恢复了信心,甚至野心。北京虽然是政治中心,但一直没有停滞经济扩张的步伐;相比于京津,河北这个小兄弟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为做好京津的生态屏障和首都“护城河”,河北一直做着默默的牺牲,环首都贫困带便是直接证据。从产业转移上看,20年来北京除了向河北转移过首都钢铁之外,再无大企业入驻河北,天津的产业转移在河北也几乎无作为。北京和天津反而形成了吸附,让河北成了经济发展的洼地。
实际上,在京津冀合作方面,北京、天津都处于冷淡状态,只有河北是“投怀送抱”。
2010年 11月12日,时任河北常务副省长的赵勇,牵头推动环首都经济圈,并使之成为河北的发展战略,涿州、涞水等13个县、市、区因临近北京划入环首都经济圈规划范围内。河北省高层领导表示,将“举全省7000万人口之力”,将环首都经济圈建设作为第一战略。河北省更计划在环首都经济圈中发展特区建一个全封闭的城市带。对这个特区,“将给予比深圳更优惠的政策”。
美好的想象,宏伟的蓝图背后,却只是河北省的一厢情愿,这个“环首都经济圈”实体尚未诞生就已沦为一个概念泡沫。
“环首都战略”夭折的原因之一恐与北京的冷淡有直接关系。
实际上,“环首都经济圈战略”与“首都经济圈战略”虽仅一字之差,却是差别天壤,后者便要以北京为中心。
“北京的诉求是希望拥挤的人口能被疏散出去,疏导功能是北京对首都经济圈的期望,像河北廊坊和保定都是理想人口转移之地,也可称为是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的聚集地。”陈耀分析说“天津的利益诉求是希望做大港口经济,成为北方的枢纽,扩大腹地,希望河北不要再重复建设港口,河北的港口可以作为配给。”
而河北最直接的利益诉求是,希望能接纳北京和天津转移过来的产业,更希望天津和北京能给河北为保障两地环境和水源做出的牺牲,给些补偿;河北的环首都的贫困地区更需要京津两地直接输血。
河北官员表示,环首都贫困带希望北京和天津给予帮扶政策,进行点对点的帮扶,这才是最好的造血机制。
“三地的合作在体制机制上如何协调?”多位区域专家表示了担忧。从以往区域一体化合作的经验来看,多是靠首长联席协商会解决,但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进行区域一体化合作时,这种形式的效果并不理想。至于首都经济圈规划是用什么机制来协调,目前还是未知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