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障碍主要包括:一是扶持政策缺乏协调。各地支持小城镇的积极性很高,但大多集中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中西部地区有畏难情绪。中央各部委扶持配套政策协调性不够,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很难形成协调、联动的合力。
二是规划管理水平偏低。小城镇规划水平不高是普遍的现象,目标定位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省、市、县、镇各级规划不衔接。有的规划已经到期或即将到期,有的规划可操作性不足,缺少有效手段。小城镇如何提高规划水平,值得高度关注。
三是地方财政配套困难。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省对市、县(市、区)两级的财政分配体制进行了多次调整,大部分县(市、区)财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和省实施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环境建设项目,一般都会要求地方财政配套投入,造成地方财政风险偏大,社会资源利用不足。
四是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乡镇传统管理模式涉及行业较广、部门较多,与市场经济不匹配,很多体制性难题有待突破。正在摸索当中的乡镇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减免,在目前还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很难适应改革所带来的资金需求,很难适应人、财、物管理模式的变化。
五是增长机制尚未形成。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已经改制为民营企业,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传统模式发生了变化,通过乡镇企业、以工哺农、以工兴镇的机制已经衰退,但新的增长机制并没有同步形成。
周雪军:最大的挑战就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城市发展是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在过去的发展周期里,由于观念闭塞、交通不便等因素,我们没有赶上全国的工业化进程,城镇化也只是进行了一些探索工作,但都属于自然发展、自然推动,按部就班。我们的城镇化应该怎么建设,走什么样的模式,我认为这是最大的挑战。此外,遇到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投资、土地整合和干部群众观念的问题。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