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 《渔歌子卷》(局部)
傅抱石 《携琴过绿阴》 成交价:1437.5万元
沈周 《蜗壳诗轴》 成交价:3047.5万元
日前,一幅号称张大千巨作的《泼彩山水》在某拍卖行拍出了2.5亿元高价。虽然这一价格引发了众多质疑,但是它无疑给萎靡的艺术品市场注入了一丝希望。于是,人们不禁要问:2013年的艺术品交易是否也将开始“破冰之旅”?
在这种情形下,本报邀请众多业内专家,分门别类地对2012年的艺术品市场做深入剖析,对新一年的市场做宏观展望。
著名收藏家 石金柱:
货真价实的天价标的恐芳踪难觅
2012年的书画艺术品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天价拍品几乎难以见到,主要原因在于藏家不信任市场,不愿意出货。2013年征集难的态势还将继续,天价标的估计仍然芳踪难觅。
其实,要说2012年的艺术品市场形势,虽没有什么惊喜,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低迷颓废。整体价位尽管比2011年回落,但仍然比2009年、2010年要高,好的作品也以相对理想的价位成交了。不过,综观整个市场,真正好的拍品太少了。举例说吧,前几年的北京嘉德大观夜场、保利夜场,属于“贵族”交易场所,要上千万元的标的才能进得去。去年他们却搭不起这个架子,一百万元的拍品都能进场了,“身价”下跌就缘于好东西征集不来,没有一线“明星”,找些二三线“明星”也得凑出这个场子来。
藏家为何不愿“出货”?宏观方面讲,是大的经济环境支撑乏力。微观方面看,则是前几年艺术品市场比较混乱,不少新进买家疯抢拍品后而又不惜斩仓套现造成的恶果。
此前,艺术品市场的传统买家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拍东西会看价钱,如果超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或支付能力,就会忍痛割爱。前两年艺术市场火爆,理性的买家却被边缘化了。一些新进的买家不遵守游戏规则,他们以为抢到画就是抢到钱,于是不惜一切代价把作品抢到手,结果要么付不了款,要么无法继续流通下去,导致产生一个虚拟的、无法变现的高价在那里,把大家都给害了。
事实上,拍而不付款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些新进买家以为不想要了不过就是赔点押金,其实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而且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拍卖行产生多角债。因为很多时候送拍人看着自己的东西拍出去了,他就用这些成交额款再拍下其他东西,结果对方不付款了,他作为中间环节也没办法向另一方付款,于是出现了连带债务关系。很多藏家看到这种情况,就会觉得没必要再送拍了。下次拍卖行找他,他也没兴趣参与。市场的混乱现状让藏家产生了畏惧心理。
毫无疑问,今年的征集难态势还在继续。最近,各大拍卖行川流不息来过广州好几回了,他们反复来就是因为拿不到货,以前他们做一个征集,藏家们轮流做东请客,现在大家都找各种托词回避。对拍卖行而言,一年春秋两季的拍卖是逃不掉的例牌,即使再寒碜也要拿出两张上档次的作品招待客人,而藏家是开小超市的,挂个暂停营业的牌子就事不关己了。所以我认为今年天价标的——货真价实的顶级拍品还是很难出现,尽管有可能会继续出现所谓的“天价”,像刚刚冒出来的所谓张大千《泼彩山水》,拍出2.5亿元就是个让人看不懂的“天价”。
同时,我认为去年这种调整对艺术品市场来说是好事,如果整个市场继续这么泡沫横飞、持续透支下去,几年后恐怕得有不少人一辈子被套牢,永难翻身。有了这样一个警示,今年这一部分盲目入市的买家会大量退出。实际上,2012年很多拍品都只是略高于估价成交,可知主要是理性的买家在举牌,所以2012年的付款率比2011年要好一些。到2013年,相信付款率又会更高一些。而且,聪明人自然会看到,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名家作品还能充当硬通货,容易流通变现,大家都心知肚明,以后也就不会轻信舆论、专家、拍卖行的误导了。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