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汾酒开发产品乱象被曝光 中国酒魂或存隐忧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汾酒开发产品乱象被曝光中国酒魂或存隐忧

中新网2月20日电 (财经频道 黄楠) 近日有媒体报道汾酒集团百亿元销售收入中,近40%来自开发商的160多款“开发”产品,同时还存在同款产品终端价差较大等问题。有分析人士担心,过度追求所谓的“业绩”,过度扩张势必带来品牌与渠道隐忧。中新网财经频道就此问题致电汾酒集团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时仍未得到任何回应。

40%销售额源自“开发”产品?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2年11月6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汾酒集团)销售收入已破百亿元,达到100.18亿元,提前3年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百亿目标。引人注目的业绩背后,同款产品终端价格差价却达上百元,更令人惊讶的是百亿元销售收入中近40%的销售额来源于开发商的160多款“开发”产品。

所谓“开发”产品,即是由汾酒集团方面授权一部分有资金、有资源的个人或公司,自行设计酒瓶和外包装,由汾酒公司灌装之后,再由被授权方进行专有销售的产品。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汾酒的产品线丰富,不同的瓶子、不同的包装,都有可能是一个开发商开发买断的产品,难辨真假。

对此,分析人士看法不一。有分析指出,过度追求所谓的“业绩”,过度扩张势必带来品牌与渠道隐忧。也有分析认为,价差属于正常市场行为,渠道、区域、规模都影响价格;产品品类多和开发商多也属于正常,品牌输出是全球性经济现象。

中新网财经频道就此问题致电汾酒集团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但电话均无人接听,截至发稿时,仍未得到任何回复。中新网财经频道将继续关注事件进展。

炮轰茅台虚假宣传

自2009年,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提出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目标以来,汾酒宣传攻势渐强,与“国酒”茅台的“口水战”也愈演愈烈。据《京华时报[微博]》报道,2010年,李秋喜公开指责茅台一直宣传的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获得金奖是虚假宣传,2011年,针对茅台自称国宴用酒的宣传,李秋喜再次指出:汾酒才是62年前共和国第一国宴的首款用酒。

2012年7月,贵州茅台(177.90,-0.02,-0.01%)申请“国酒”商标,遭到汾酒第一个公开强烈反对并提交异议书。同时,在央视等媒体的广告中,也突出其“中国酒魂”、“国酒之源”的宣传。

在12月22日的“‘四大名酒荣耀60’—名酒价值与中华文明”高峰论坛上,茅台董事长袁仁国仍以“国酒茅台”自称。而同台“竞技”的李秋喜则称,汾酒创造了中国白酒业多项第一,成立了白酒业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注册了白酒业第一枚商标,建立了中国白酒业第一个品牌体系,成为中国白酒业第一家上司公司,汾酒是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国宴用酒。

召回过迟遭质疑

在高调宣传的背后,汾酒旗下产品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据《羊城晚报》报道,2012年6月间,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曾在其销售公司内部通知召回该企业于2012年3、4月生产并流入山西市场的53度“黄盖汾酒”,召回原因是上述两个月内生产的黄盖汾内有黑色漂浮物。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称,上述产品只是在更换新的塑料瓶盖生产线时,操作不慎导致瓶盖松动,该公司在顾客反映有泄漏的情况后宣布召回。报道此事的媒体表示,召回后上述产品在山西市场依然可以购得。

《济南日报》评论指出,召回原因让人糊里糊涂,但对于这次事件,可以确定的是,召回发生在6月初,涉及的产品是3、4月期间生产。换句话说,事发三个月后,公司才采取行动召回;而召回发生两个月,公众才知道这个消息。“3+2”的滞后,不仅损害了公众知情权,也令“中国酒魂”陷入信誉危机(中新网财经频道)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