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国产运动六大品牌从爆发到急坠 去年关店近5000家(2)

来源: 新京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大批发模式桎梏

疯狂开店、向渠道不断压货为核心的大批发模式,使得国产运动品牌的繁荣停留在报表上。

盲目扩张,导致出货剧增,出货剧增,加剧店面扩张。

马岗说,国产运动品牌现有问题的根源有两个,一是渠道模式的大跃进,不管这个店能不能开,他们就开了。二是销售的大批发模式,不管商品最终能不能卖给消费者,只要他们批发出去,就了事了。

这为后来大量关店、大量库存埋下伏笔。

大批发模式是目前国内服装企业在销售渠道中普遍采用的“品牌商—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的分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只要品牌商将货批发给经销商,就算销售完毕,经销商卖出卖不出,都不会影响品牌商的销售业绩。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用很少的钱做很大规模的生意,坏处就是渠道控制能力差,终端信息掌握不了。”马岗说。

在吴建明看来,2009年李宁的成功,即是归功于疯狂开店、向渠道不断压货为核心的大批发模式。“那几年,报表上的数据都很好看,但当时的货并不在消费者手上,而是在经销商的仓库里,底下的过程完全不是报表上呈现的那样。”

据了解,各品牌都实行一年四次订货制。在订货会上,品牌商始终居于强势地位。“每年订货会都要求经销商的订单实现10%到20%甚至更高的复合增长,如果拒绝,批发折扣会高很多,或者减少年终奖励。”吴建明说。

中国动向董事长陈义红2011年曾表示,整个行业面临的都是“品牌+大批发”模式带来的困难。大批发模式下,品牌商不控制零售渠道,不会去关注零售端的变化。李宁、中国动向等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很慢,(代理商订货多,品牌商备货多)库存就出来了。

“库存多了,品牌商就向经销商压货,即使市场环境出了问题,还在看数据、下指标,你要渠道商压货,他们就找你要条件,品牌商就得给支持、给账期,通过各种手段把货推向市场。渠道商要到你给不动为止,最后导致渠道商的库存过多,而这些货都是你的,他没法给你钱了。”陈义红说。

关店潮爆发

据财报统计,六家国产运动品牌去年一年共关店近5000家,其中,匹克平均每天关3家店,李宁平均每天关4家店。

运动品牌在高速发展中还产生了其他弊病,比如商品同质化带来的价格战。

与此同时,各品牌在快速发展中没有在消费者心中培育出清晰的印象。2008年后,中国经济环境也在发生变化,猝然而至的全球金融危机让所有人都不及防备。

2010年,李宁品牌重塑,更换LOGO和口号,开始拥抱“90后李宁”的定位。此时,吴建明做出了要离开这个行业的决定,他开始逐步清理库存,陆续关闭店面。

吴建明说,当时局面就是“店在那里,货在那里,人也在那里,就是没有钱了。李宁那时候想要改变是对的,但是方向改错了。”

2011年下半年,李宁、中国动向爆出库存危机,决定向渠道商回购库存,全行业问题随即显露。2011年底,六大国产运动品牌库存总计36.97亿。

2012年,大规模关店潮上演。据2012年财报统计,六大运动品牌去年一年共关店近5000家,其中,匹克和李宁创造了关店最多的尴尬纪录。匹克零售网点净减少1323家,相当于平均每天关3家,李宁网点净减少1821家,相当于平均每天关4家店。

匹克公关总监刘翔说,大环境好的时候,只要开店就赚钱,当时如果不开就是傻。

据张庆回忆,2008年后,几大品牌为了争夺一二级市场黄金地点,根本就不计算营收比。奥运前后,北京黄金铺面,几大品牌都在争,即便店铺不赚钱,单立个广告牌,赔几百万也愿意。

“如今环境变了,匹克从2011年提出,将追求店铺数量和订单增长的模式改成追求单店增长的模式。”刘翔说。

现在逛街,常能看到撤掉广告牌甩卖库存的店面,运动品牌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打了折扣。同时,关店意味着利润率下降,投资者恐慌。

刘翔说,这些他们都担心过,却不得不做。“如果每个店一年卖100万,1000家店留着,一年就能增加10个亿的收入,但如果增加了这10个亿,继续批货的话,对经销商就是致命的伤害,再下一个被伤害的就是我们,所以长痛不如短痛。”

去年财报显示,匹克营收下滑4成,净减少17.5亿。

关店无论对品牌商还是经销商而言,都是壮士断腕,吴建明也切实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他说,6折进来的货,被上级经销商收回去不会超过3折,每个店如果有300万库存,关掉至少亏损150万。

但吴建明也说,关店结束了更大的亏损,是变革的开始。



 

责任编辑:贺一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