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余额宝”人气爆棚完胜活期存款

来源: 新华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华晔迪、罗宇凡)把分布于工行、中行、农行、建行等传统大行展台前咨询业务的参观者全加起来,也敌不过“余额宝”一家展台前排队等着咨询开户的人数多,这是记者在31日开幕的北京金博会上最直接的观察。首度在北京金博会平台上与传统金融同台竞技的互联网金融,让人们看到其超强人气。

“余额宝”理财人气爆棚

来自余额宝资金管理方天弘基金的数据显示,6月13日上线的“余额宝”,截至9月底资金规模已达到556.53亿元,三季度规模增长近10倍,客户数突破1300万;“余额宝”支持的增利宝基金规模成为全市场单只规模最大的基金;而凭借“余额宝”的异军突起,天弘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增至668.29亿元,一举进入行业“1”字头行列,在72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7。

在对“余额宝”做初步了解后,与很多现场参观者一样,谢女士已按捺不住要求工作人员帮助她开通支付宝账户,她对记者表示,之前听说过“余额宝”,但今天才清楚,收益水平能达到约4%,同时又能像活期存款一样随时取用。

“不得不佩服‘余额宝’吸引客户的能力。”一家参展金博会的银行展台工作人员在观摩余额宝展台后对记者表示,几幅展板,几张漫画,就将“余额宝”的性质、资金投向、风险以几乎人人都能看明白的方式做了全方位的介绍,相比之下,银行、基金公司对于理财产品的推介方式“看似很详实”“实则令人云里雾里”。

记者注意到,在“余额宝”规模近600亿元的刺激下,类“余额宝”产品迭出。近期百度和华夏基金联手推出针对个人的网络基金产品,而银联商务与光大保德信基金联手推出的“天天富”产品更将目标客户群扩展至银联收单的200多万家商户;此间的金博会上,一些银行、投资管理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均推出类似的“宝”产品。

分流存款倒逼利率市场化

火爆人气背后,类“余额宝”产品颇有类似之处,投资标的都是货币基金。记者收集资料发现,当前我国的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明显高于活期存款利率,利差在4个百分点左右。

来自东方证券的分析说,货币市场基金的功能和体验越来越接近于银行存款。一方面货币市场基金普遍实现了T+0功能,在流动性上基本与活期存款相当。另一方面随着货币市场基金与极高用户黏性的互联网入口相结合,个人乃至于企业申购货币市场基金的隐性成本同样极大降低。

一位理财规划师分析说,类“余额宝”产品对银行活期存款的替代,将加速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随着类“余额宝”产品的盛行,银行当前垄断利差的最大来源即活期存款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分流压力。

在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麟看来,当前环境下,商业银行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维持垄断性利差而坐视活期存款不断流失,二是为了遏制存款的流失而主动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当然,当前巨大的垄断利润仍然会驱使银行在短期内维持第一种策略,但当类“余额宝”产品规模不断做大时,银行将不得不向第二种策略转移。

事实上,记者在北京金博会上采访发现,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都有针对性地推出创新型产品,其中既有针对互联网货币基金,也有取道现金管理类。“对于银行来说,稳坐钓鱼台就有鱼儿上钩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以往银行通过代销基金收取手续费就能获得利润,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崛起,银行不得不主动应战。”一位银行人士说。

本质上就是货币基金

应该提醒的是,无论是“余额宝”还是其他公司的现金宝,投资标的都是货币基金。此间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金融理财师认为,货币基金属于具有一定风险的投资,而银行活期存款作为基本没有风险的投资,其地位依然不可替代。

一位“余额宝”的工作人员在回答记者询问时也表示,“余额宝”主要以金融同业协议存款、短期债券等为投资标的,风险相对较小,但不承诺保本,也不承诺收益。不过记者注意到,在不少“宝”宣传中,都在有意无意遮掩,它终究是一个理财产品。任何一个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都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事实上,买各类“宝”产品其实就是买货币基金,那为什么不直接去买货币基金,而多此一举去买在货币基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宝”?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还是因为跟风,其实早在“余额宝”出来之前,相关现金宝产品就出现过,只是“余额宝”出现才带活整个市场,“宝”只是一种销售手段,本质上就是货币基金。

对于“余额宝”的未来发展,各方观点不一。有分析说,当“宝”类产品的火爆回归理性后,人们又会接着寻找更强有力的货币基金,在各种“宝”的本质得到较大创新之前,它们的火爆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也有观点认为,在市场利率全面市场化之前,各类理财“宝”还会有好日子过,但是并不表示好日子会长久下去。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