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用意确实在此。他们对免费医疗虽有渴求,但大体能够接受“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现实,让人们难以接受的是医疗“双轨制”的存在。一方面一部分人可以依靠自己的身份,获得免费医疗的待遇,另一边普通民众的医疗服务却相对不足。
□张 恒
“乌托邦是这个世界上最可口的毒药,但它还是毒药。大家记住了,再可口的毒药吃下去也会死,免费就是这样。”当谈到免费医疗的话题时,央视评论员王志安如是评价道。
过去几天里,这个话题成为舆论界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话题的诱因是中国的邻居俄罗斯承诺保证公民永久享用免费医疗。人们当然会问:他们可以,我们为何不可以?
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司司长任明辉的言论,虽然打碎了很多人的美梦,但却符合常识。他说,真正的免费医疗根本不存在,号称实施免费医疗的国家,实际上医疗费用已经在个人和企业的各种税收或者缴纳的保险中体现了。
可问题在于,无论是税费还是社保,公众都已经按规缴纳,但我们享受的医疗水平却并不太高。莫说学俄罗斯的免费医疗,即便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水准都没赶上。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评论中,注意到了近年来中国在医疗问题上的投入情况:“医改近4年来,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22427亿元,对医疗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4.4%提高到了5.7%,这一比例不及卢旺达。而国际社会一般认为,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卫生体系,卫生支出最少应占政府总支出的15%。”
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公众在医疗上负担的过重。这正像原卫生部长陈竺所说:“目前中国基本医保实际报销比例只有50%左右,居民用药费用负担仍然较重”。而零点调查集团不久前公布的一项调查也印证了陈竺先生的判断:新医改4年多以来阶段性成效不明显,超九成被访者认为看病费用仍居高不下,87.4%的人表示看病更贵了。
第二个解释是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给出的,他认为医疗服务完全免费,不仅不符合医疗卫生规律,而且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这个说法也有其道理。“无论大病小病,都会要求最好的服务,最好的医生、最好的病房、最好的设备……浪费简直是一定的。”评论员牛角为所供职的《新文化报》分析这个话题时如是写道。
这当然也有具体案例可供参考。《大河报》11月4日刊登张贵峰的评论中,就提到类似的案例:“前几年,有一位退休省级干部住一次院花费高达300万元”,“一些领导干部看病存在‘一人公费、多人享受’现象。有一位退休的厅级干部,每天都提着药兜到医院开药,过了马路就卖给药店,退休十几年天天如此,风雨无阻”。他们之所以可以如此,最大的原因是针对公职人员尤其是针对高级官员的公费医疗制度,是中国医疗体系中唯一可算免费医疗的服务领域。北京大学教授李玲日前就曾指出,“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享受的是免费医疗,公费医疗体系到司局级以上基本上是全免费”。
依照李玲教授给出的级别标准,上述提到的两位司长就在此列。于是这个事情的吊诡之处就明了了:享受着免费医疗的公职人员,事实上在反对全民享受免费医疗服务。《云南信息报》的社论中,敏感地注意到这个问题:“免费医疗既是一个技术范畴的问题,也是一个涉及政策范畴的问题:官员们常常以免费医疗会造成资源浪费为由反对实施,但实际上却欣然接受公务员群体享受免费医疗的事实;而民众则认为全球不少国家可以实施免费医疗,为何中国不可以一试,但实际很多人也明白其困难程度,只是为了抨击制度不公平而已。”
公众的用意确实在此。他们对免费医疗虽有渴求,但大体能够接受“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现实,让人们难以接受的是医疗“双轨制”的存在。一方面一部分人可以依靠自己的身份,获得免费医疗的待遇,另一边普通民众的医疗服务却相对不足。《新华每日电讯》刊发的评论就直指这个问题:“免费医疗问题,和养老、入学等等涉及公共资源分配的问题一样。公众理解国家的难处,也明白发展中的中国要负担起13亿人的医疗问题绝非易事。”论者刘晶瑶如是写道:“但顶层设计上也不能因噎废食,停滞不前,由于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延迟了医改前进的步伐。公众对医疗资源分配问题,是‘患寡’更患‘不均’”。
财政对医疗系统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纳税人。一直都在缴纳数额不少的保险金和各种税费,公众也理应享受到更好一些的医疗保障。诚如论者张燕投书《华商报》时所写道的:“尽管没有免费的医疗,但如果这些钱能更加公平地用于普通患者,公众看病贵的问题应该可以减轻不少。”
公平的问题,应该成为一个国家医疗改革的基本方向所在。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卫生系统发展负责人林光汶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就提到,评价一个国家医疗体系的绩效,主要看三个方面:“能不能保证任何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服务,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满足大家的需求,医疗保险的筹资与分配是否公平。”参照这三个标准,国内医疗体系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
这些才是“免费医疗”争论中的真问题。如果要相关管理者改变这种现状,无异于让他们放弃自己手里的利益,遭到的阻力可以想见。但诚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言,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难点问题将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将集中暴露,但“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持续前行。”
漫画/勾犇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