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宏观政策 > 正文

11月顺差创5年新高疑夹带热钱 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来源: 广州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有分析人士称或与年末重现虚假贸易有关 外管局发文打击虚假贸易融资

昨日,海关总署公布的11月出口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同比增长12.7%,而顺差进一步扩大至338亿美元创近五年新高。专家表示,11月出口反弹超预期以及贸易顺差创新高一方面是受到欧美季节性订单增长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年末虚假贸易再现热钱流入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外管局近日发文打击虚假贸易融资,这将有效防范异常外汇资金跨境流动。

文/表 记者李震

出口增速反弹超预期

海关总署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1月进出口总值为3706.09亿美元,同比增长9.3%;其中出口增速反弹大超预期,进口增速放缓,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创2009年1月以来的当月新高。

数据显示,11月出口同比增长12.7%,预期增长7.1%,前值增长5.6%;11月进口同比增长5.3%,预期增长7.2%,前值增长7.6%;中国11月贸易账盈余338亿美元,预期217亿美元,前值311亿美元。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及分析师周浩称,11月出口大超市场预期反映了近期美国和欧洲数据的改善;而进口增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的国内需求可能较为低迷。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鹄飞认为,出口大幅超出预期,除了欧美订单需求季节性增长之外,还有可能是年末重现虚假贸易所致。具体的佐证包括,一是对香港出口增长从负转正;二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11月加工贸易增速仍从负转正;三是从东亚出口体来看其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而11月中国台湾及韩国出口出现回调,但我国却仍然一枝独秀。

年度顺差或创5年新高

由于出口明显上升,同时进口减速, 11月的贸易顺差再次达到了惊人的338亿美元,这也是中国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大约3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全年来看,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超过2400亿美元,将创下2008年以来的峰值。

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累计贸易顺差为2341.46亿美元,已经超过2012年全年水平。2012年我国贸易顺差为2311亿美元。

“从整体国际外贸环境来看,全球外贸增速还没有恢复到2009年的水平,而我国贸易顺差如此大幅增长,不排除有热钱借道流入。”陈鹄飞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外管局或也侦测到热钱的异常流动。外管局7日称,为支持守法合规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更好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遏制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虚假贸易融资行为,防范异常外汇资金跨境流动,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而此前6月份,外汇局也曾发文打击虚假贸易。

影响:巨大顺差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澳新银行表示,从前11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可能完成全年8%的贸易增速目标。但巨大外贸顺差对人民币造成了很大的升值压力,“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的过度升值已经明显侵蚀了中国的贸易竞争力”。

同时,热钱流动的压力也在增加。“在中外利差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比如欧元利息在10月份下调后目前在讨论负利率,叠加我国货币市场资金偏紧和年末企业资金需求量大,人民币的利差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我国面临的热钱流入压力骤增。”陈鹄飞指出,预计11月外汇占款仍将继续高增长。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及分析师周浩也表示,“如果央行仍然保持目前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市场利率将保持高位,这样也可能造成更大规模的热钱流入压力,并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我们认为,中国应该鼓励民间资本流出以解决这样的政策困境。”

WTO首个全球性贸易协定诞生 将增近万亿美元贸易额

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7日在印尼巴厘岛圆满闭幕,世贸组织成立18年来首个全球性贸易协定诞生的喜讯终于传出。

“巴厘一揽子协定”共包括10份文件,其中贸易便利化方面,同意建立“单一窗口”以简化清关手续,而世贸组织将尽快成立筹备委员会,就协定文本进行法律审查,确保相关条款于2015年7月31日前生效;农业方面,协定同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系列与农业相关的服务,并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发展中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进行的公共储粮;棉花贸易方面,同意为最不发达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协助其提高棉花产量;发展议题方面,同意为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到富裕国家的商品实现免税免配额制,进一步简化最不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认定程序,允许最不发达国家的服务优先进入富裕国家市场等。

分析普遍认为,协定将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发展中国家将从中获益。据国际商会预测,协定将为全球经济增加9600亿美元贸易额。(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