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向父母借钱,你会打借条吗?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老公最近想买辆车,但是钱不够,想向公公借5万元,公公倒是答应了,但提出要打个借条。本来以为借给孩子钱哪有打借条的,没想到一问才发现,这种现象挺普遍的。”近日,省会王女士打来热线电话,表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母和孩子也流行明算账了。

借钱打借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如果是儿女向父母借钱,这借条打还是不打?

本报记者 任国省

现象:

老人的钱,只借不给的越来越多

王女士告诉记者,有了孩子后,没有车有诸多不便,看着周围的人家家都有车,他们也想买辆车。“看中的车还差五万元,又不想贷款,老公就想向父母先暂借一下。”公公婆婆很快就把钱取出来了,但要求老公打个借条。“我们和公婆的关系一直很好,对老人都很尊敬,也很孝顺,从理智上说,父母让打借条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在感情上一时也很难接受,感觉他们很不信任我们。”王女士说。

记者调查发现,老人借给子女钱要求打借条的不在少数。“父母存着一笔养老钱,考虑到存在银行里一直贬值,我就想拿来做点投资。父母说可以,但是算借的,而且要打借条。”省会周先生说。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老人中,6人表示和子女间涉及大额金钱时只借不给,这种现象在多子女老人身上更为普遍。“即使不打借条,我们也会声明是借,是要还的。”一位老人说。有4人表示,没必要和子女分得太清楚,“花不了将来也都是他们的,不够花他们也得给我钱,有时也会开玩笑说是借的,但从没想着要还。”一位老人说。

缘由:

即使体力不支,也想经济自主

“这几年前前后后借给儿子有7万元钱,虽然都有借条,但从来没有指望他们还。”省会刘大妈说,他这样做主要是要让儿子明白,父母没有义务一直提供经济帮助。希望儿子减少依赖性,多点责任心。此外,她还有一个私心,“现在离婚率这么高,万一哪天儿子离婚了,这笔钱还是自己的。当然,我也不希望有那么一天。”

不过,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愿意借给子女钱而不是给,更多是想让自己的晚年多份保障。省会赵大妈说,她只有一个儿子,儿子有事需要钱时她也不能看着不管,但每次都是说明是“借”。在她看来,孩子们不是买房就是买车,要不就是孩子出国,经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自己手里有钱,孩子有事时也能拿出来帮上忙,自己生个病闹个灾的,也用不着给孩子们添麻烦。”赵大妈说。而对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周大妈来说,子女借钱打借条已成家规,“我都提前说明了,万一有天自己糊涂了,这笔钱都要收回来给自己养老用,也能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采访中,很多老人表示,物价上涨这么快,养老金除了满足基本需求之后已所剩无几,可他们的日常开支却并不因年事已高而减少。“算清账不是为别的,主要是为了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多一份保障。老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不希望老了帮不上孩子什么忙,还事事都要向子女要钱花。即使体力不支,也想经济自主。”

调查:

六成子女愿意打借条

记者随机采访的10名子女中,6人表示借老人钱时愿意打借条,2人表示如果父母要求打就打,2人表示,没有必要打。“父母的钱也是血汗钱,我们一般都会主动说打借条,表明我的态度,让老人放心。即使老人不让打,我也会尽快还上的。”省会李先生表示,父母的财产怎么支配,愿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应该尊重。“大部分老人的钱来得并不轻松,多是靠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再说了,谁不是钱拿在自己手里才安心?当父母的愿意借给子女就很不错了,做儿女的应该换位思考。”张女士表示,借父母的钱,她也愿意打借条,并会按时还清。

80后独生子孙先生则表示,不会打借条,父母也没有这样的要求。“都是一家人,也没有兄弟姐妹的,父母的钱跟我的钱一样。他们没钱了,我也得给他们钱。”

观点:打借条只是一种形式

事实上,大部分老人“只借不给”不过就是抱着想消除子女依赖感,帮子女存钱或将来减轻子女负担的目的。“现在把钱给他们,以后没钱了他们也得管。不给孩子,最后剩下的也是他们的。只不过形式差异而已。”刘大妈说,其实要不要写欠条是一件很小的事,父母不会强求子女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还款,子女也不可能说还款后就不为父母花钱,尽孝了。“打不打借条无所谓,能不能做到有借有还,按时还钱才是最重要的。”张先生表示,即使父母不要求打借条,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还款时间或以其他形式偿还。在他看来,子女虽然享有父母财产的继承权,但父母始终是自己财产的主宰者,操劳了大半生的父母晚年应该有个宽松的经济环境。当然,借给子女钱可以缓解子女的经济压力,有助于家庭和睦。而且,相对于理财观念保守的老人来说,将钱交给子女打理可能增值更快。但是,不管怎么样,父母应该是自己财产的主宰者。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