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案例剖析 > 正文

董明珠雷军十亿豪赌意味着什么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注定是个话题丛生的舞台。继2012年年度经济人物马云和王健林的豪赌之后,近日2013年新当选的年度经济人物雷军和董明珠也赌上了,而且赌注增加了10倍。

董明珠跟雷军的城下之盟是什么呢?如果5年之内小米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就输给雷军10亿元,反之则雷军输掉10亿元。

有趣的是,当场给二位作见证的正是去年就10年内网络销售额是否超过传统零售打赌的马云和王健林。作为互联网的代表,马云站在了代表传统行业的董明珠一边。

时隔一年,马云和王健林打赌的结果怎样了呢?王健林进军文化影视产业,在青岛兴建了万达东方影都项目;马云“退休”了,但一手主导了菜鸟网络的建立,入股了拥有巨大物流能力的海尔,2013年“双十一”的销售额突破了350亿元。令各位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小伙伴失望的是,王健林坦言,亿元豪赌就此作罢,他跟马云很快合作进军电商新模式。

雷军跟董明珠的打赌,其实是传统模式与新经济的碰撞,到底谁能胜出?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悬念。

董明珠认为,雷军的成功全靠营销之力,没有科技创新之功,非“中国创造”;全靠代工,没有自己的工厂和实体商店,非“中国制造”。

雷军则认为,虽然没有实体工厂,小米却在跟世界上最好的工厂和产业链合作,这是国际分工细化的结果;小米虽没有实体商店,但全部依靠电商销售效率高、速度快,拉低了小米手机的成本;只有小米产品在科技和创新的极致,营销才能有所依托,小米的营销实际是全体员工尽心尽力的服务,而不是仅仅打嘴仗。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争议,董明珠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任志强就曾经对阿里巴巴天猫“双十一”350亿元的销售额嗤之以鼻,“不过是几块地而已”。马云也对地产商反唇相讥,如果以王健林为代表的地产商赢了,是这个时代的失败。

从全球来看,几乎瓜分了世界上所有手机利润的苹果和三星分属于不同的类型。苹果公司主导技术和设计,全球采购零配件,利用富士康等代工厂代工,控制整个产业链,苹果公司在整个食物链的顶端,其利润远远高于代工厂和零配件商。三星公司则罕见地拥有垂直一体化模式:不但掌握技术和设计,而且拥有配件和生产工厂。在一些智能手机核心部件上,三星的工厂具有垄断优势,比如半导体和液晶面板。

董明珠推崇的应该是拥有大量工厂和传统资源的三星模式,但不管苹果还是三星,两家公司也并没有激进地采取全部依靠电商来销售产品。

成立3年的小米公司,跟成立23年的格力电器,不在一个量级。小米公司2012年销售额120亿元,格力电器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

有网友评论,董明珠雷军之争就像“吃苦耐劳的70后看不惯高调自我的90后”,很难说谁错了。董明珠在传统行业打拼成功,但并不一定理解新经济的优势。马云非常懂互联网和新经济,但他现在不断拉拢“统战”传统阵营,比如跟银泰沈国军合作、入股海尔日日顺快递。

实际上,纵观十四届中国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史过程,就是两种经济模式互相追赶,携手成长的历史。

2000年第一届获奖名单中,就有代表传统产业的海尔张瑞敏、海信周厚健、万科王石,也有代表新经济模式的金山求伯君、联想柳传志和网通田溯宁。2001年之后,史玉柱、陈天桥、丁磊、马化腾、李彦宏和马云等互联网大佬才轮番登场。

10年之前,这批企业鲜有产值过百亿元的规模;10年之后,少于千亿元的公司已经很难上榜。这10年恰好是中国加入WTO,经济开始起飞的10年,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都搭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

从规模上来看,传统行业有深厚的底子,体量更大,即便电商近年来发展神速,但占比还不足十分之一;从速度来说,新经济的发展更快,阿里巴巴成立10年,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公司, 腾讯白手起家,成立14年如今市值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

十几年发展中,传统模式跟新经济既有竞争,趋势则是越来越融合。苏宁和万达开始触网,苏宁易购已经成为排名前五的电商网站,万达电商酝酿一年多闪亮登场;阿里巴巴和腾讯则开始强攻线下,支付宝和微信在线下支付和社区生活拉锯。

传媒业、零售业、制造业……有人统计,包括垄断行业在内的17个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受到影响,互联网最有价值的地方是自己不产生新东西,而是对已有行业的潜力再次挖掘。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焕发新活力。

“我的美好愿望是希望5年后看到的是两者的营收一样大,这个赌局打平。不希望看到代表互联网经济的小米高速成长的同时,代表传统经济的格力就低增长甚至衰败。”NOP创始人刘爽说,双赢愿景不取决于小米们的发展模式,更取决于格力们对互联网经济的学习。




责任编辑:贺一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