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案例剖析 > 正文

中企入欧须做足功课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许多初入欧洲的中国企业抱怨,感受不到投资目的国努力宣传的良好商业环境,反而深感“寸步难行”,一不留神就面临收购失败、员工沟通不畅等问题。在笔者看来,中国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

金融顾问在收并购环节必不可少。由于当地规则和专业性太强,对于收并购过程中种种技术细节的处理,以寻求当地投行等机构配合为宜。在欧洲,大部分待收购企业方都会和投行式的金融机构合作,代理企业收购业务,并制定规则和时间表。竞购过程中,一般是买卖双方金融顾问团队来商讨,让卖方得到最优的收购价,让买方规避风险,实现双赢。

合理选址。很多中资企业在当地采取B2B的销售模式,与渠道商合作进入欧洲市场,如果企业市场销量多集中在德国,那办事处设在周边国家反而会让德国市场的分销商放心。

选择收购对象时,可调查对方是否有被兼并的历史。很多小型技术企业可能在发展历程中有过“几次”易手的经验,这样的企业即使有家族背景,对收购并购也持有较为开放的心态,能够增加收购成功率。

中资企业在欧洲拓展市场、维护客户时,尽可能不要使用“国际通行”的英语,而选择当地语言,这一点在实际层面极为重要。重庆环森工业集团欧洲区总裁李宽说,用英语而不用当地语言谈生意相当费劲,生意场合的商业会谈需要靠面对面的沟通和商谈,而不是英文的电子邮件往来能够决定的。

作为市场初入者,需要争食当地订单,此时为避免公开竞争背后对手的“小动作”,除了技术、成本等要素,要寻找合适或者核心的本地机构作为利益捆绑方。以电动车厂商进入欧洲公共交通系统为例,电动车厂商比亚迪的区域负责人说,当地同业竞争对手曾使出“保护主义”手段,甚至通过政治施压,但比亚迪通过跟中立的环保机构、采购方公交运营机构充分沟通,向公众和合作方摆明利害关系,让各方了解到其产品和服务的优势,使当地机构为我所用,最终拿到了欧洲地区电动巴士的采购订单。

关于如何处理好与当地员工关系,多家中资企业的经验是,在中方董事入主当地公司管理层时,要尽量做到平衡原先管理团队,保留一定数量的原董事,尽可能在初入时不烧“三把火”,而不让本地基层员工感受到太大的变化。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