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找工作 今年难明年更难

来源: 燕赵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找工作 今年难明年更难

又到岁尾 往届生更得加把劲

专家:“纯文科生”慎考研,初次就业忌挑三拣四

2014年脚步临近,不少高校毕业生开始了新一轮的求职。如今在职场上有这样一种说法,2013年是“最难就业季”,2014年或许会是“更难就业季”,不少2014年应届毕业生开始提前备战。

这样的就业节奏,让2012年和2013年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们更有压力了。12月14日河北省人才市场举办的一场综合类人才招聘会上,就让2012年毕业的刘丹再次尝到了求职路上的苦辣。从刘丹身上,可以看到不少大学生求职时的矛盾和困惑。

□本报记者 赵晓华

2014年脚步临近,不少高校毕业生开始了新一轮的求职。如今在职场上有这样一种说法,2013年是“最难就业季”,2014年或许会是“更难就业季”,不少2014年应届毕业生开始提前备战。

这样的就业步伐,让2012年和2013年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们更有压力了。12月14日河北省人才市场举办的一场综合类人才招聘会上,就让2012年毕业的刘丹再次尝到了求职路上的苦辣。从刘丹身上,可以看到不少大学生求职时的矛盾和困惑。

法学毕业生 转了一年招聘会也没“嫁”出去

这早已不是刘丹第一次赶人才大集,从夏到冬到春到夏再到冬,一年多的时间刘丹频繁来往于各种人才大集,全省的、石家庄市的,一场也没有错过地“赶集”。在这个1990年出生的小姑娘看来,职场竞争太激烈了,想把自己“嫁”出去似乎真的很难。

刘丹说,毕业近两年来,自己的感受就是,想找个理想的饭碗太难了,真是“赶集赶得自己好累”。“毕业第一年为了考研、考公务员耽误了找工作,毕业第二年又赶上了‘最难就业季’,但明年的就业形势就能变好吗?”

记者看到,12月14日的这场招聘会上,招聘单位包括了房产/建筑、机械制造、IT/电子、商贸/流通、培训/咨询、酒店/餐饮、医药/医疗、生物/化工等诸多行业。参会单位中,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成为了招聘主体。前往求职的人员也是形形色色,有尚未就业的大学生,有为孩子找工作的父母,也有寻求新机会的在职人员……

刘丹说,自己学的是文科法学,加上又是本三,毕业之后找工作可谓难上加难。有的企业倒是不在乎自己的专业和学历,可是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又让刘丹望而却步。“又不是招专家,经验难道不能慢慢积累吗?”

其实刘丹并不是一个特例,记者了解到,相对于理、工科毕业生,中文、文秘、法律、哲学等文科类毕业生找工作确实比往年更难。“招聘会上大部分岗位都是技术类的,文科类的几乎很少,即使有个别行政类的,又有工作经验门槛。”刘丹说道。

除了专业性不够,文科专业的同类化也加剧了文科生的竞争。和刘丹的情况相似,招聘现场记者还见到了学习新闻专业的王倩,毕业一年了,至今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专家点评

“纯文科”生慎选考研

从大量招聘单位对文科生的素质要求来看,好的文笔无疑是他们的优势。因此,文科生在本科阶段就应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此外,专业为纯文科的本科生不要盲目地选择考研:这里的“纯文科”指:中文、历史、哲学等相关专业。许多纯文科研究生毕业向往研究院或新闻出版单位,但需求有限;而到企业当文秘又心有不甘。因此处于尴尬境地,迟迟不能签约。

文科学生历来有“万金油”之称,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只要不将思想局限于所学的专业,多搜集信息,拓宽视野,就会有更大的就业空间。企业对求职者也应宽容些,也许你今天招聘的就是一匹职场“黑马”。

小微企业 想“爱”却不敢“爱”

记者发现这场招聘会上,小微企业成为了招聘现场的亮点。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让刘丹再次犹豫了。她说,自己之所以一年多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就是因为一直想进国企和事业单位或有些规模的民企。报考过公务员,没有被录取;去大国企面试过,因为本三学历不够硬,被淘汰了;考虑过不错的民企,也因为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被拒绝了。

作为一名“90后”,刘丹说,自己找工作首要考虑的因素不再是“有竞争力的薪酬”,而是“完善的福利待遇”。小微企业尚不完善的福利体系,成为她和一些同学拒绝的原因之一。“之前也有小微企业给过我面试通知单,可我总觉得企业的福利太差。要么只交‘五险’不交‘一金’,要么周末加班,有的单位还要求轮班,有的压根就没有带薪休假。”刘丹说道。

记者发现,不少“90后”大学生在选择企业时,和刘丹一样,最受关注的5个条件是福利保障、薪酬水平、发展前景、稳定性和升职机会。河北科技大学的应届生小李虽投了三四份简历,但都不理想,不是他向往的企业。。

在不少招聘会上,记者都注意到,凡是用人单位名称以“厂”、“研究院”、“学校”、“中心”等词汇为后缀的,展位前都排起了长队。而绝大多数的“有限公司”门前则要冷清得多。一些刚成立的“有限公司”的招聘代表甚至半天等不来一个应聘者,百无聊赖地看着报纸。

专家点评

微企的“弱势”也是“优势”

企业规模小、专业分工不清晰,这些是民企或小微企业的“弱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优势”。小微企业组织架构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低,岗位职责描绘不清楚,一个人可能会做很多职位的工作,个人能力能得到充分展现。小微企业没有大企业那么多条条框框,没有金字塔式的庞大森严的层级,升迁会很快。并且,小微企业规模小,和“老板”接触的机会很多,工作时不仅增长专业能力还能增长管理能力。

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好坏不在于公司大小,而在于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个人与职位是否匹配。

如果等明年找工作 就业更难心里更没谱

在招聘会上转了2个多小时后,刘丹有些泄气了。“难道是自己太挑剔了,是否应该先找份工作试试。”刘丹说,由于家是石家庄的,所以自己毕业后从没为吃、住发过愁。父母也总是不断说,工作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千万不能入错行。“爸妈说,实在不行就继续考研或考公务员吧,反正家里也不指望我挣钱。”刘丹说,可是这样真的能最终解决自己的问题吗?

可真要再等下去,刘丹的心里也没谱了。她说,自己曾看新闻上说,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在此基础上仍有增长,预计将突破700万人,加上以前累加的人数,明年或将成为2013年后的“更难就业季”。“这就意味着,明年我的就业机会会更少,该怎么办呢?”离开省人才市场时,一道选择题摆在了刘丹面前:考研、考公务员还是抓紧时间找份工作。

专家点评

初次就业最忌挑三拣四

今年11月份起,新一轮大学生招聘已经展开,如果大学生在初次就业时盲目乐观,挑挑拣拣,就业可能就会受影响。换言之,如果希望尽早找到工作,大学生们不妨关注企业的专场招聘,根据自己的情况多设置一些求职方向,拓宽就业渠道。

初次就业,最忌讳的就是挑三拣四。先就业后择业仍然是一条正确的途径。从目前的形势看,只要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大学生找工作其实并不难,难在找一个好工作。因此,最终的出路如何,全要看毕业生们怎么选了。

相关新闻

员工爽了 企业挣了

提升员工敬业度有秘密

近年来,无论大小企业,都面临着“留人难,招人更难,招合适人才难上加难”的局面。企业管理如何落实到以人为本,形成人才的向心力,吸引和留住人才,也成了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必修课。

日前,在首次由全球专业咨询服务公司韬睿惠悦举行的“敬业度之星”评选中,因授予度、敬业度、活跃度三方面的得分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十家“敬业度之星”企业之一。此前,无限极已连续三次获得韬睿惠悦及《财富》杂志授予的“卓越雇主——中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称号。

对此,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发言人杨国晋先生说:“无限极认为好的企业文化会为企业带来持续的良性影响。一个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能让企业各个部门协调一致,能为员工提供实现理想、发挥潜能的平台,从而产生自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乐于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无限极以“思利及人”为核心价值观,即做事先思考如何有利于我们大家。以此为基础,无限极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运作模式——“自动波领导模式”,通过营造爽的氛围,发挥员工潜能,吸引人才,实现良性循环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而为了保持企业创业而不守业,无限极提出“永远创业精神”,强调在变化的世界中永不止步,用创新的办法把事情做到更好。

那么,员工敬业度高的秘密在哪里?无限极的体会是关注员工的“爽”指数。只有员工感到“爽”,才会快乐地工作,这样员工也更容易取得成就,收获成长。无限极对“爽”指数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即从1到10给自己当下的感受打分,如果指数低,主管就要特别关注。而让员工兼顾健康、家庭、事业三者的平衡也成为了无限极特色的“爽”文化。有不少新员工加入公司后,都会认为在这里工作有家的感觉。

一般企业里,老板与员工是正三角形的结构,而在无限极是“倒三角形”概念,也就是说,最下面的一层是老板,再往上一层是管理层,他们服务与支持一线员工,一线员工服务于顾客,顾客处于顶层。这样,企业让员工感受到受尊重与重视,也真正做到顾客至上。为此,无限极多年来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对员工在企业文化、个人发展、薪酬体系等方面展开满意度调查。杨国晋指出,此举有助于企业了解员工期望,并寻找自身管理短板,制定更适合员工和企业发展的管理策略,更好的营造“爽”的工作氛围,创造价值。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