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我国商业银行再次出现流动性紧张。从12月18日开始,央行连续3天启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累计3000亿元。但是,货币市场的紧张形势并未缓解,截至上周末,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大幅升至4.905%,1月、2月、4月期限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也都突破8%,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已经创下今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央行运用SLO来解决危机,短期来说似乎有其必要性,但从长期来看却不一定合适。更为重要的还是需要正视商业银行运营中存在的弊端,即资金错配问题,并且需要市场化手段和监管手段双管齐下,纠正商业银行在经营上的偏向。此次银行业出现的流动性紧张,与半年前的情景几乎没什么两样,而其原因也在于由于年关来临,银行发行的很多理财产品出现兑付困难。
实际上,银行并不缺钱,缺的只是能够在短期内临时调动的头寸,因此流动性紧张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商业银行为了追求高利润,大量的资金只是通过同业拆借等形式在资金、货币市场空转套利,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之间循环往复地周转,使货币市场充满泡沫。
银行业出现的流动性紧张,凸显我国银行体系的资金错配问题。在经济转型正在稳步推进的关键阶段,银行业务必须改变“以钱生钱”的模式,将信贷方向转移到实体经济上来。而作为央行来说,面对银行暂时的困难,就迫不及待地动用SLO再度向市场放水,那么只会加剧银行的这种投机炒作,反而会向市场释放出错误信号,使经济转型面临半途而废的危险。□周俊生(财经评论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