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财经故事 > 正文

中国“乳业教父”郑俊怀

来源: 综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郑俊怀(1950年9月——),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原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伊利集团)董事长,有中国“乳业教父”之称,2004年12月因被控动用公司资金进行MBO落马,2005年12月被判有期徒刑6年,经两次减刑,2008年9月刑满释放。

197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1974.01—1975.11在呼和浩特市农林局政工科工作。


辉煌时期

1975.12—1979.12任呼和浩特市国营畜禽场副书记、厂长。

1980.01—1982.12在呼和浩特市奶牛公司招待所工作。

1983.01—1993.05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8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1年度全国乳品行业优秀企业家。

2002年度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

2003年度当选中国创业企业家。

2004.12 因涉嫌挪用公款罪入狱。

2005年12月31日被判刑6年。

2008年9月,因两次减刑刑满释放。郑俊怀在服刑期间表现非常好,获得一次减刑约1年,后来又发明了一个节能方面的专利并且已经被使用,所以获得了第二次减刑机会。

丑闻曝光

1983年,郑俊怀被调到伊利的前身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当时这还是个日产量仅10吨的小型乳品企业。郑俊怀在这里开始了他和伊利的故事。 郑俊怀在伊利进行过多次改制,使原来固定资产40多万元、年利税不足5万元的小厂发展成为全国大型乳品集团,净资产增长了118倍,销售收入增长了79倍,利润和税金分别增长了69倍和135倍。 1996年伊利股份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并在此后连续多年入选最具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并位列上交所样本股。2003年,伊利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2亿元,乳制品销售额位列全国第一,企业净利润近两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伊利分别实现主营收入和净利润68亿元和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和26%,每股收益达到0.53元。郑俊怀雄心勃勃地表达了要在2010年进入全球乳品20强的目标。

MBO的险途如果追溯1996年以来的伊利股份历史,年年现金分红的伊利股份堪称少有的绩优公司,截至2004年6月以前,在众多上市公司中,伊利股份同样称得上是少有的“清白”公司,除上市之初发生过不属于违规的炒作自己股票行为后,基本上没有暴露任何违规违法事实。 2004年是伊利多事之年,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蒙牛乳业”在香港成功上市,一次募集14亿港元,双方强弱易位;接着闹出“独董”事件;在这一系列风波之后,伊利郑俊怀涉嫌挪用巨额公款进行MBO的丑闻渐渐浮出水面。


丑闻时期

通过高薪酬和高派现来筹集MBO资金并不乏先例。2004年1月3日,宇通客车(600066)公告称,第一大股东宇通集团的所有者郑州市国资局将所持宇通集团100%的股份转让给上海宇通,而上海宇通实质是宇通客车管理者和员工为MBO而专门成立的一家公司,至此,宇通客车的MBO大功告成。伊利股份的管理者们也深谙此道。2004年,伊利股份以171万元超过宇通客车高居上市公司高管总薪酬排行榜第三位。在大幅提高高管薪酬积累MBO弹药的同时,伊利股份也拾起了高派现的法宝。2001、2002、2003年度公司分配方案分别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6元、2元和3.3元。这给MBO带来的益处是双重的:一方面,可以利用管理层控制的机构股东分享上市公司高派现带来的真金白银;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上市公司净资产,从而为以后以低价格切入创造条件。

2002年,伊利曾经成功增发股票募得8亿元巨资,然而郑俊怀却用此钱热炒国债。2003年,伊利的资产负债率由2002年增资扩股后的34.6%一路攀升至45%。当然,如果伊利股份购买国债的收益大于从银行贷款利率的话,这种做法似乎也无可厚非。但真实情况是,2003年年报披露,公司在国债市场上因账面浮亏,计提了112万余元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更为蹊跷的是,伊利股份不但没有在债市因加息预期而继续看淡的情况下果断止损,收回投资,而是变本加厉地通过更加隐秘的方式继续委托投资国债:这就不能不使人怀疑到,郑俊怀和其他伊利高管是否控制着另外的代表他们个人利益的反向操作账户(即对敲账户)。人们有权利怀疑,郑俊怀不是没有止损,而是利用股民的钱为其反向操作的个人账户止损。

同时,郑俊怀打造了三条隐性MBO通道:其一是华世商贸公司,其二是呼和浩特启元公司,法人代表是郑俊怀本人。截止2004年6月30日,华世商贸持有伊利境内法人股2.16%,为伊利第四大股东;而内蒙古启元持有境内法人股比例为4.38%,为伊利第二大股东。MBO的第三条通道是金信信托。2003年7月,呼市财政局将手中所持14.33%的伊利国有股份卖给了名不见经传的金信信托,后者一跃成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业内分析由于金信信托成为第一大股东后“伊利股份什么变化也没有”且大股东“不派一名董事、监事,不提名一个管理层”,显然“金信信托不过是郑俊怀曲线MBO的过桥工具”。

通过这三种途径,以郑俊怀为核心的数位高管拥有了伊利股份20.87%的法人股股权。

形具神散郑俊怀的倒下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是问题的关键。伊利公司1996年上市以来,虽历经多年市场锤炼,但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在该公司却一直是“形具而神散”。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各组成部门权责分明,相互制衡,构成稳定的公司管理经营结构。这些法人治理结构要件在伊利都有,但遗憾的是却没有发挥出应有功能。郑俊怀在公司既是董事长,又是党委书记,又是首席执行官,管理、人事、经营一肩挑,高度的个人集权,使法人治理的权力制衡难以实现。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对公司进行内外部监督,增强企业透明度。国外有称上市公司为“玻璃房子”之说,意思即公司的经营、业绩要对社会大众充分公开,为广大股民作出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条件,同时接受监督。然而郑俊怀等涉嫌挪用1500多万元的行为早在2000年就已发生,但直到2004年才被发现,说明了公司信息的不透明,归根到底还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具而神散”。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金融监管的缺位也是伊利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伊利第四大股东华世商贸的四位主要股东均为郑俊怀等伊利高管的亲属,如此重要的关联信息却一直不为人知。

近段时间来,关于MBO、变相MBO等经济学术语充斥于伊利事件的报道中。MBO即企业管理层收购,是一种特殊的股权转让方式,管理者通过收购股权成为企业所有者,其工作积极性会得到激励提高。在国企改制中,MBO一度很热。

被媒体热炒的伊利涉嫌MBO行为,即伊利公司于2002年投资3亿元购买国债,直到2003年年底,公司尚持有国债2.91亿元。在此期间,2003年7月,总部设在浙江金华的金信信托公司以2.8亿元总价,从呼市财政局手中将伊利所有国有股购得,成为第一大股东。上述两笔交易恰好吻合,而国债可以在市场随时折价回购变现为资金,再加之其他一些原因,导致人们怀疑伊利高管们在搞变相MBO,即拿公司的钱为自己买公司股权。

“成绩和荣誉只属于过去。”悬挂在伊利集团总部二楼的大标语引人注目,但愿风波带来的阵痛也会很快成为伊利集团的“过去”。伊利董事会全面改组现有领导班子,原呼市国资局局长李云卿全面负责郑俊怀负责的事务,总裁潘刚负责全面生产经营。

经历了96个小时沉默后,伊利集团股份公司(600887)终于开口说话。21日中午,伊利集团首次正面对外证实包括郑俊怀在内的5名高管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拘留,并将于今日(22日)发布确认公告,围绕伊利的谜团似乎正在被逐渐解开。

高层释疑

概述

21日中午11点左右,伊利股份监事会主席、党委副书记杨贵在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伊利总部约见了本报记者。他向记者证实,包括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郑俊怀在内的5名高管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拘留,其他4人分别为副董事长杨桂琴、财务负责人张显著、原奶事业部总经理郭顺喜和证券代表李永平。“5人被拘留和最近中国证监会对伊利已经完成的调查有一定关系。”杨说。但他没有透露调查结果。他同时承认,检察机关“已经掌握了很多证据”。

内蒙古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是在17日下午对第一批共7名高管进行询问的,在之后的3天里,又有潘刚等4名高管接受询问,共11人。除被拘的5人其余6人放回,包括潘刚、陈彦、杨贵、詹永宽、赵承霞,以及前工会主席王素珍。

20日晚,伊利召开了董事会,共有李云卿、潘刚、陈彦、王宝录、富子荣、郭晓川(独立董事)等6名董事参加,其中李、王、富等3人为内蒙古呼市国资局派驻人员,参与伊利事务较少,因此未被司法机关询问。伊利董事会决定全面改组现有领导班子。已经退居二线的原呼和浩特市国资局局长、现副董事长李云卿将全面负责原董事长负责的事务,但李并没有直接升任董事长,集团总裁潘刚负责全面生产经营,党委副书记杨贵负责党务工作,陈彦将负责信息披露工作,原奶事业部由韩玉堂负责。

此前一天,杨贵和副总裁詹永宽还是呼和浩特市政府指定的负责人,现在突然来了个大换班,是否另有原因?杨贵对此的解释是,此前潘刚还在接受调查,为了保持伊利的稳定,所以临时指定他们负责,现在潘刚回来了,自然是由他继续管理。

20日的董事会,当地政府没有派员参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次人事改组没有政府的声音。呼市在事发后就立即派出市委副书记张澎慧和副市长武文元负责处理伊利事务。21日中午,武文元副市长和金川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白主任再次来到伊利,“主要是想看看我们(伊利)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证监会报告长达2700页

郑俊怀等人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抓,仍是一个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伊利董事向记者透露了他所了解到的信息。他说,证监会对伊利的这份内部调查报告有2700多页,于12月初完成。报告内容出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了三位独立董事对伊利的质疑。其中重要的一项是股权转让。当时独董质疑的是到底是金信信托买的股权还是郑俊怀个人委托金信买的,现在来判断很可能是郑俊怀自己买的了。这位前董事说,伊利公告说转让的14%股权就是金信买的,但是金信从来不参加董事会会议,表决权交给郑俊怀,出事了也不来找,说明其实是代郑俊怀做了这笔买卖,通过做国债买卖打钱给金信,金信也就是收了手续费。

另外,郑俊怀等人还涉嫌借内幕炒伊利股票。他们把配股方案通知家属,家属控制华世商贸刚好在配股前几天买入股权,配股后大赚。

一封来自内蒙古证监局的检举信恰在此时也送到了检察机关。该信透露,内蒙证监局某领导利用职权位为其爱人谋得了伊利三个省总代理的差使,以此为代价,该领导隐瞒了伊利公司存在的众多问题,致使当地监管部门对伊利的监管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本报记者电话咨询了中国证监会和内蒙证监局有关部门,他们均表示:“未收到此信,不便发表意见。”

伊利下一步

54岁的郑俊怀出事了,34岁的潘刚又重掌了大权。这个年仅32岁就被聘任为总裁的年轻人曾经是郑俊怀的“死对头”,他在“独董事件”中公开反对郑俊怀等人,并且一度提出辞职。现在,他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

据伊利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伊利的中高层都在紧张地为自己角色定位——谁将掌权关乎他们的自身定位,所以,在事情不明朗之前,公司中高层谁都不敢轻易开口。他透露,为尽量减少对市场层面的影响,公司的营销总监、品牌总监管理者肯定不会换。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朋友们担心的是郑会判几年,谁将真正继任。他旋即指出潘刚不具备引领全公司的威信。

一位乳业资深人士猜测,鉴于伊利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重要性,不排除区政府可能会派人来接管。

而另外一个说法是,日前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向内蒙古区政府提出方案:蒙牛卖一部分股份给伊利,伊利卖部分股份给蒙牛,双方实现交叉持股。继而,牛根生进入伊利董事会,接任董事长职位。记者致电牛根生,牛根生对此说法表示惊讶,连说不知情,并表示这不是他个人能决定的。他说:“(发生这样的事)我表示遗憾,但愿他们不会有事。我觉得伊利不会有太大问题。”另据内蒙古一家证券公司的人士透露,目前内蒙古政府正在计划收回现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金信信托持有的14.33%股份。他透露,像伊利这样的大企业进行MBO是违规的,现在迫于监管部门的压力,内蒙古区政府可能会说服金信信托交出股权。

这些说法使伊利的前景变得更加不确定,据记者了解,由于年底将至,伊利的新任领导班子目前主要工作之一是制定明年的市场计划,“着力搞好产品、销售、经营、对外合作等事情。”三季末,伊利的销售是68.43亿元,销售形势好于往年,“我们的利润和税金同比有大幅增长”。现在,伊利正加紧赶制2004年财务报表,“一定提前公布,这是一个很精彩的报表”

身陷囹圄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内蒙当地很多人早就知道郑俊怀等人的违规,但伊利到今天事发,据他所知是伊利内部出现了纠纷。而郑俊怀成了人事斗争的牺牲品。 郑俊怀在乳业界的口碑非常好。在业内人士看来,郑是非常具有胆识的一个人物。早年各地牛奶企业还在做区域市场的时候,他就开始大刀阔斧地做牛奶的全国市场,最后大获成功。创业初期,郑刚刚接手内蒙古回民食品厂时,内部非常混乱。郑曾利用治安队这种方式来管理公司,成效卓越。但现在公司做大了,郑本人“一言堂”的情况突出,引来很多人的不满。

伊利多位高管承认接受过证监会的调查,作为对公司内部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监事会主席杨贵坦承,“证监会找过我谈话,我承认我说了实话”。

12月10日,证监会正式结束了对伊利的调查。同一天,伊利总裁潘刚、蒙牛董事长牛根生看到了上海《第一财经》电视频道方宏进对郑俊怀的独家访问,郑俊怀承认,“我们还存在着一些没有完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运作的一些事情,包括我们的信息披露上,做得不是很好。……不该做的绝对不做,违规的绝对不要去做。”节目的最后,他语气平缓地说了一段话:“伊利是确定到2012年的时候,要进入世界乳业的20强,要完全进入国际化的运作,这是我们确定的一个目标。从我来讲,愿意继续奉献自己的精力,奉献自己的一切吧。当然了,这个能干不能干,不取决于我自己。

相关信息

中国乳业教父

郑俊怀在任职的20多年中,他率先在企业内部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当年完成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效益连年翻番。  1993年组织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使原来固定资产40多万元、年利税不足5万元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厂发展成为全国大型乳业集团。与股份制改组前相比,净资产总额增长了118倍,销售收入增长了79倍,利润和税金分别增长了69倍和135倍。


郑俊怀

1996年伊利股票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伊利股票凭借良好的经营业绩,入选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样板股;伊利的产品被选为百年奥运特许产品,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伊利股份”还连续五年被《中国证券报》和上海亚商咨询公司评选为“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之一。伊利集团生产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等39类产品1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八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连续三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居全国前三位。

伊利集团获中央电视台电视调查中心、人民日报市场信息中心在1998年颁发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类商品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位”证书。  伊利集团走以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带动了周边地区2万多农户、10万余人脱贫致富,直接或间接为社会创造了近10万个就业岗位。呼和浩特机场,相隔不到50米就可以看到一块巨大的伊利集团广告牌,上面熟悉的几个大字“心灵的天然牧场”在灯光下泛着惨白的光。而他的创始人郑俊怀也迎来了人生中最冷的寒冬。

重出江湖的传闻

2008年9月3日,经过两次减刑的郑俊怀刑满释放。 有媒体在2008年底曾报道说,郑俊怀正在酝酿重出江湖,目前他的团队募集了约40亿元资金,有可能在乳制品行业重新创业,据称,这个团队包括国外十多人和郑俊怀部分旧部,而他可能创立的新品牌,名为“新长征”。郑俊怀重出江湖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受到了西北、西南、东部沿海等地十余家乳企的密切关注,而希望与其合作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2009年又有报道说,由于三聚氰胺事件造成中国乳业市场元气大伤,郑俊怀通过“新长征”复出的计划很可能暂缓。




延伸阅读:http://www.hbhcj.cn/zhuanti/ryqyj/


责任编辑:牟尼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