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时事评论 > 正文

“钱紧”非“钱荒”

来源: 经济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在美国缩减量化宽松,以及年末因素造成资金紧张预期之时,央行适时果断出手,对银行短期流动性进行微调。这主要是出于稳定国内市场预期的考虑。部分银行“钱紧”,并非整个银行体系“钱荒”,资金市场和社会公众没有必要心慌——

12月20日,部分银行出现“钱紧”现象,有媒体炒作“钱荒”再袭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发声”称:“央行已连续三天通过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目前银行体系超额备付已逾1.5万亿元,为历史同期相对较高水平。”

SLO即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在美国缩减量化宽松,以及年末因素造成资金紧张预期之时,央行适时果断出手,对银行短期流动性进行微调。这主要是出于稳定国内市场预期的考虑。从实际效果看,相关举措已发挥出熨平流动性波动的作用。而且通过SLO“点对点”地对部分银行提供必要流动性支持,也意味着央行认为目前不需要大范围注入流动性。

部分银行“钱紧”,并非整个银行体系“钱荒”,资金市场和社会公众没有必要因此而心慌。今年以来,国内市场的资金总量仍然充裕。前11个月,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已超过13%的既定目标,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分别已超过2012年全年的8.2万亿元和15.76万亿元。况且反映商业银行资金充裕度的超储率保持在2.0%至2.1%之间,表明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仍较为充裕。加之银行体系尚有逾1.5万亿元的超额备付,目前还不至于发生“钱荒”问题。连同今年6月,一些媒体曾炒作的所谓“钱荒”,只是部分银行的个别现象被人为放大和资金在银行间“空转”的因素,不代表银行体系资金紧缺。

在国内市场资金总量充裕的情况下,部分银行之所以会出现“钱紧”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商业银行资金的来源形式无非是企业存款、个人储蓄存款、财政存款。历年年末,银行市场流动性状况受财政收支波动情况等因素影响较大,部分银行会因财政存款余额年终下降等而感到“钱紧”;二是监管部门对银行同业业务进一步规范,且现行银行考核制度过分倚重年末指标,会加剧部分银行在年末时点的资金紧张;三是在利率市场化时代和现行存贷比考核的压力下,不少银行为多盈利而尽量扩张其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错配风险增加,同业资金依存度上升。为达到年终存贷比等监管要求,银行市场预防性现金需求大增,银行之间存款争夺战愈演愈烈,导致资金利率波动加剧,资金价格飙升,一些银行“钱紧”状况在银行间交易中显现出来。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影子银行”的存在等,“金融脱媒”现象将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资金供给将绕开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直接到达资金需求者手中。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趋紧或将常态化。

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未来趋势,对有关管理部门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应继续强化金融监管,尤其是流动性风险预警和管理,引导并促使各商业银行合理确定资产负债增量,合理配置资金期限,更多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控制好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应改进现有银行考核制度,改变季末、年末指标权重过大的做法,避免银行机构放松日常管理,每到季末年末时点才去重视各项管理指标,从而造成资金的周期性波动,进而导致银行间流动性波动加剧。笔者建议,在美联储收缩流动性的国际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应总体保持中性,坚持并提高灵活性和前瞻性,不为局部的错误信号所干扰,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