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专家论道 > 正文

周其仁:应建紧凑型城市 摊子越大回报越差

来源: 《绿公司》杂志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教授认为,未来城市化会对中国的生产力布局、经济格局、不同的地方和产业带来巨大影响。他建议地方政府要把注意力从硬件转向人气,建设紧凑型、全球化和法治城市

开放给中国带来一个很大的东西,人和要素开始流动起来。中国流动人口2.3亿,那是一个巨大的在国土空间上重新布局的过程。现在所谓经济有活力,跟流动有关,我们现在有很多乱也跟流动有关。

今后三十年,中国很大程度要从流动转向集聚。这个转向会对生产力布局、经济格局,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产业带来巨大影响。现在全球城市化率跟中国差不多,但是70亿人中,35亿人的城市人口居住的城市面积一共是4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面积1%。

中国今天的空间分布是相对非常分散的,但即便如此,集聚的倾向已经发生。人如果允许他流动,流动当中他会聚到某些地方去,而且集聚的集中程度超出想象。

人自由了之后为什么往城市跑?城市不是很麻烦吗?又贵、又堵、空气不好、拥挤、生活压力大。根据我的观察,所有抱怨城市的全是城里人。大家就是在城市里批评城市。什么意思?就是希望你走。你走了就不堵了,我得留下。人人都这么想,它有解吗?统计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批评城市,人还是往城市去。什么道理?我下面讲几条我理解到的道理。

第一条,城市有更高的收入。你看农民进城,这城市怎么待,干什么都要钱。城市为什么做什么都要收钱,因为城市你干什么都挣钱,因为你挣了钱,所以他什么东西才收钱,你付钱不就是他挣钱吗。城市它本身聚到一起会增加收入,分工程度细了,需求集聚会刺激分工,而分工是生产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源泉。

第二条,人聚到一起以后,基础设施就要跟上来。人聚到一起,如果没有下水道,瘟疫就可能流行,所以公共卫生、下水道全是因为城市而产生的,这是巨大的投资,这个投资只有狭小的地方摊得起,如果是整个国土,你说修地铁,门儿都没有,这个可以节约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费,可以让城市生活文明化提高起来,然后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信息是非常有意思的经济资源,它是可以无限分享的,它跟物质的东西不一样。

第三条,现代经济增长不是靠物资投入推动,而是靠知识推动增长,知识就是想法,想法怎么生产?是不同想法的人凑到一起,互相借力,很多想法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你一句话启发了我,我一句话启发了他,是在激荡中产生知识。人如果很分散地住着,想法就没了。

最后一条,分工提高生产率。分工有没有危险?分工是很危险的事,当你只会干某些事情,经济结构一变动你就没用了。分工层次越高,只要需求一变化,技术一变化,很多工种失业。中国城市这个机会没了,那个机会就来了。你在大城市,你很容易跳到技术革命高速发展的下一艘船上去。

聚到一起,需求集中了,分工扩大了,想法多了,信息成本低了,会产生更高的经济集聚,经济集聚又刺激人口集聚,所以城市化是这两个集聚轮番推动的一个结果。中国的集聚方兴未艾,好戏在后头。因为你差距大,人会对差距做反应,你只要给他自由,他会挪到收入较高的地方去,越往那挪,刺激这个地方的经济增长,会吸引更多的人往里挪,这是动态理解的城市化。

我们的城市化率横向比较世界平均水平,跟发达国家差好大的距离。52%,也就是美国1962年的水平,差不多是日本1955年的水平。你再研究中国的数据,发现很有意思,我们的城市化率不高,工业化率很高,我概括为“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全世界城市化率50.9%,工业占GDP的比重为26%,我们是50%左右的城市化率,47%的工业化率。怎么做到的?世界工厂这个称呼名副其实。

从横向比、从历史看、从世界的潮流看,现在一致认为中国的城镇化率还有发展空间,从50%到80%,还有30个百分点,这也是李克强政府启动内需、抵御全球新常态的一个对策。因为工业化再提高不可能了,工业化指数我们已经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了,下一步抓什么,怎样让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城市化,这个判断大概是会支持的。我的看法,中国的城市化比一般国家持续时间要长。

第一条,我们目前还是初级城市化,就是农村人进城,城市化还有一个阶段,是城市人到城市去,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去,这个苗头现在已经有了,不是主流。

第二条叫再城市化。因为我们今天到目前为止的城市化,行政主导起了很大的作用。每个政府都在搞城市化,都在大干快上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招项目,带来一个问题,经济增长速度很高,但是带来资源无配制。人口流动不看你是什么级的,你以为你是县级市我就一定去?人是看机会的。这两个力量中间有很大的误差,我可以很高程度地断定,我们现在热火朝天的很多项目,有一些将来要废。所以中国还有一个再城市化的过程,要把行政主导的色彩减弱一点。

即便你这个地方有人来,能吸引经济集聚,经济集聚能吸引人口集聚,这里头也有大量的挑战性问题,怎么管理?怎么应对?聚到一起是很大的挑战,当下两个问题。一是跟行政主导的城市化有关,就是我们现在引起全球关注的政府债务,这是第一个现实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如果没有债务危机,或者有债务危机把它化解了,下一步有更大的麻烦,就是集聚来了以后,我们农业社会习惯于平地空间格局,在某些小地方集聚了很大的经济力量和人口力量,管理得了管理不了?治理得了治理不了?

我认为第一个挑战是债务危机。最近全球有一股看空中国的潮流,看空中国的一个根据就是你们正在像当年日本和后来的欧洲一样,过高的债务。首先,它确实是投资驱动和土地财政的结果。这么多共同的趋势,你不能说个别官员的关系,它是制度性、体制性的,也是我们各地对城市化机会做出的一种竞争性反应。

其次,多大债务不重要,你管理得了,管理不了,应对得了,应对不了这个能力很重要。什么叫能力?现在大家注意的总量,欠了多少钱,注意的是占你财政收入的比例还不还得了,资产怎么样?但是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借多少钱,借来的钱投资质量怎么样。这个质量不是物理上的质量,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最重要的是你修一个桥未来有没有流量来背,未来有流量背,你借多少钱都不可怕,因为有人替你还。最怕的是挺大的基础设施将来没有流量,而这个没有引起各方面注意,所以我提出“人气”至关重要。人气就是“密度+流量+活力”。再漂亮的东西在财务上得有人给你背,得有人通过消费,通过活动给你买单。所以下一步,城市领导者,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要把注意力从硬件转向人气。

我认为城市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叫紧凑性城市。它的对立叫做蔓延性城市。我们现在很多城市以大为荣,这是反城市文明的,全球趋势越来越多的经济流量集中在很小的国土面积上,我们现在因为体制问题,因为征地多、卖地多,财政就充裕了,所以就一圈一圈地扩城市,这个模式有很大的麻烦。因为它密度不够。密度不够流量就不够,摊子摊得越大,将来回报越差,很多就变成债务危机。“紧凑性城市”内含之意就是集中在一起,就是城市要有边儿,划完以后不能动,流量进来加密度。

第二是一个城市要有人气,不能靠本地资源支持,本地精华都放进去,不足以支持竞争时代的人气持续地旺盛,一定要有全球元素。

第三条,叫法治城市。这个词有点大,因为整个国家都应该是法治国家。用在这里什么意思,是从我北大的一个学生身上找到的一个感觉,很多人离开北京以后,原来叫逃离北上广,北京房价太贵,走了,到小地方去了,过几年又回北京,问他为什么?说小的地方不行,小地方全是小的圈子,外来人进不去,所有的事他们都互相认识,所有的机会他们互相认识都给分了,不能够一视同仁,这种城市氛围不利于更广泛地吸纳优秀的人进去,这一条在城市治理当中一定要当心,当心我们地缘的束缚,本地人把外来的精华因素抵消了。

(本文是周其仁教授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道农沙龙上的主题演讲,文章有删节,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