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财经网:县域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县域整体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因此,调研县域小微企业融资难点及其症结,找到相应的破解对策,无论对推进县域小微企业发展还是拉动县域整体经济跨越式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制约县域小微企业贷款发放的难点及其症结
1、县域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使金融机构信贷规模难以向其延伸。经营规模较小,经营品种单一,实力不强,是目前县域小微企业的普遍特征,正是这些特征造就了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先天性薄弱。当国内外市场环境稍有风吹草动,县域小微企业的种种弱点就会暴露无遗,经不起环境摔打。基于此,目前金融机构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不愿向县域小微企业贷款,从而直接造就了县域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始终徘徊不前的局面。
2、县域小微企业信用差,令金融机构信贷信心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不透明是很多县域小微企业的又一突出弱点。基于此,金融机构无法捞到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因而也就不敢借此对其贷款。尽管有些县域小微企业不在此列,但良莠不齐的信用大环境下,从保障贷款安全万无一失考虑,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优劣一般也不去甄别、不愿甄别,或难以甄别,所以金融机构宁可对小微企业整个群体封门不贷,也不愿冒风险碰运气,这是导致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
3、县域小微企业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融资效益最大化要求,影响二者融资合作。从金融机构方面看,由于小微企业户多、分散,加大了金融机构贷款管理成本和难度,降低了信贷经营效益。就效益小微企业方面分析,由于金融机构对其贷款大多是高利率、高抵押费用的贷款品种,因而微利的小企业和微企业很难消化这些成本,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县域小微企业贷款难以开展的严峻现实。
4、受制信贷责任约束基层信贷员恐惧小微企业融资。严格的信贷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但客观上也无形中成了基层金融机构信贷人员的“紧箍咒”,从而加大了信贷人员自身从业的风险系数,使其产生“恐贷”、“惧贷”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削弱了信贷人员贷款营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支持县域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1、建立县域小微企业专门担保公司,加固县域小微企业抗风险屏障。目前,县域担保公司基于小微企业担保业务基本空白,所以,在县域小微企业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尚无法尽速提升的情况下,县政府牵头建立若干个直接针对小微企业的专门担保公司可以说是不二的选择。小微企业的专门担保公司筹建可以乡镇为单位全面铺开,业务范围直指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这样,可以有效地消除金融机构基于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之忧,最大限度地推进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放开。
2、建立健全县域小微企业财务体系,确保小微企业财务财会真实可靠。县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应当牵头县域小微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和建制工作,可以借助年度会计人员执业资格审核等环节,严格人员政策素质、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提升,确保会计人员严格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从而打好县域小微企业财务体系运行基础。另外,审计部门也应当适时对小微企业财务进行审计。这样,多管齐下,相信县域小微企业信用状况必定出现实质改观。
3、创新“打包信贷”经营,集零为整,降低县域小微企业信贷成本。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小、分散等特点,金融机构可以打破传统一家一户贷款框框,将几个甚至几十个具有贷款要求的县域小微企业通过一定方式集中起来,实施批发贷款,或者寻求某些中介机构代为受理贷款再分发单个小微企业。这样,既可以降低县域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文/史长文 张贵友)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