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 何悦 段续 孟含琪)中国最近接连发生的几起信托逾期兑付事件,使国内外市场担心中国可能出现“金融动荡”甚至“危机”。中国经济学者认为,尽管中国市场信用风险加大,但诱发大规模风险的可能性极低。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体系,完全可以规避风险。
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担忧并非最近才有,有关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的质疑此前一直存在。然而近期,随着外界对新兴市场的担忧不断升温,中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缩和影子信贷市场的兑付问题引发了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预判。
春节期间,中诚信托的涉矿信托产品“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一度传出兑付风险,融资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受债务拖累致使该产品本金利息受到威胁。虽然中诚信托在最后期限前找到了接盘方,30亿兑付危机以有限“刚性兑付”的方式得以化解,但仍有不少投资者在努力追讨利息。
无独有偶,关于吉林信托的产品兑付风险也引起业内关注。共6期涉及资金近10亿元的吉林信托松花江(77号)项目连续5期违约,3月11日到期的第六期是否能够兑付仍不容乐观。
据美银美林集团估计,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年将有6600亿美元信托贷款到期。如果金融系统的信用受损,步入平台期的中国经济形势将会更加不明朗,政府面临严峻考验。
在中国众多中小企业筹措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影子银行”因能满足其需求而迅速发展。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指出,2013年中国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规模为10.91万亿元,与上年7.47万亿元相比,同比增长46%。
中国信托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信托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568.61亿元,实现人均利润305.65万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加28.82%和4.93%。
“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吸金能力让信托行业成为中国金融产业发展的“耀眼明星”。耀眼背后,风险若隐若现。倘若信用崩盘,有可能对中小企业筹措资金造成超乎想象的打击。
然而中国经济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包括信托、银行理财产品等,整体是可控的,大规模暴发风险进而导致金融危机的概率并不高。
“鉴于中国整体财政状况的健康和全社会货币供应的充裕,即使有个别信用实质违约的风险事件发生,也不太可能演变为一场波及面较广的风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丁肇勇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参照和学习国际经验教训,对“影子银行”实行有效监管。中国“影子银行”总体规模不大,但近期增长较快,中国正谨慎应对。
在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看来,自今年初以来,央行建立起全面有效的流动性管理体系,稳定了市场预期。同时,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影子银行”和金融同业业务的监管,引导金融机构重视流动性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前期流动性持续紧张的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跃文认为,任何金融产品都有出现风险的可能,监管层对于金融行业的坏账水平要求非常严格。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从经济的量转移到质的增长,着力于改善经济发展结构和民生的领域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较为强劲。
业内专家认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将明确今年工作的目标和重点,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要求,推进和深化各项领域的改革。其中,金融领域改革是其中的重头戏,和许多领域改革息息相关。
“通过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建立一套更有效的市场化管理原则和诚信体系,将以往游离于市场之外的监管行为制度化,通过对流动性进行合理调整,可以减少信托业等‘影子银行’的风险。”张跃文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