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古城南门外 古石桥重见天日
■曾因城建古桥被埋,专家推断该桥建于明初,距今600余年
■桥下当年的河流被称为渭水,这座桥因此得名渭水桥
■早年间,石桥以北叫“上关”,石桥以南叫“下关”。
■石桥三孔已现。(小图为具有排水功能的石雕兽头)。本报首席记者 李青 摄
这两天,许多正定居民及省会摄影爱好者,纷纷赶到正定南城门外一处围挡内看热闹。这里刚挖出来一座明初的石拱桥,古风古韵不说,它更是老人们早些年玩耍时的追忆。据了解,目前正定县正开展恢复古城古貌工程,这座石拱桥或将被保留下来,成为古城一道古雅的风景。
□本报记者 李兵 首席记者 谢鑫名
南门外挖出25米长的古石桥
子龙大桥以北,正定南城门向南,是一段柏油路,这座古石桥就在这段路的下方。
昨日10时30分,蓝色围挡内,古石桥映射出的古风古色之美,与被挖开的现代道路相比,展现出历史的沧桑。整个桥体保存基本完整,桥身从路基以下舒展开来,长约25米、宽近6米、高3米,全由大块的青石垒砌而成。
石与石紧紧相抱,尤其是桥体中间位置,相拥之下形成拱形,并挤出三个孔来。两侧的孔稍小,中间孔较大,曾有流水穿过,时间久远,孔内之石圆润如滑。孔的边缘还探出石块,石块略有形,张牙舞爪,状似兽首。
不过,时过境迁,兽首已破损,只剩首姿,难显兽容。桥体上表面整体平坦,也有“缺席”的石条,其中一处被圆形石代替,略显畸形,却相得益彰,依旧不失古韵。
现场两位民警看守,其中一位介绍,桥体基本轮廓已呈现出来,但还需再挖才能见其庞大。
据了解,桥下流水,当地老百姓叫渭水,古石桥横跨渭水已有600年历史。更有老者介绍,此桥比大佛寺建的时间还早。此桥究竟何时而建?
省文物部门表示,建在明初。风雨飘摇,它已年过600岁。
据介绍,2月24日相关部门开始施工挖掘,到昨日石桥方露出形体风貌。这个事儿传开以后,正定居民纷纷赶来看石桥。大孙村72岁的戴记武兴致勃勃地说,听说民国初年,桥下还有水,水上漂荷花,“这儿是人声鼎沸之地!”
石桥埋在公路下,桥上曾有石栏杆
刘界华,64岁,家住正定县文化街附近。昨日一早,刘界华就来到现场附近,饶有兴致地查看着被开挖出来的石桥。“这里充满了我小时候的回忆,真的好难忘啊!”
在四五岁的时候,刘界华和小伙伴们最爱玩的地方,就是记者所看到的石桥附近。那个时候,石桥下方还有潺潺的流水,水中不仅有高高的水草,还有很多游来游去的小鱼儿。因此,刘界华和伙伴经常来到石桥桥边,光着屁股踩着滑溜溜的石头小心翼翼地下到水边,然后用网兜一类的工具从河里捞鱼玩。“这桥目前只挖出来一部分,其实很高呢,当时我们下到桥底部都特别费劲儿!”
一说到眼前的石桥,刘界华满脸的兴奋。据他讲,最早的时候,这座石桥两边是有栏杆的。孩童时代的刘界华,最喜欢的就是骑在石栏杆上玩耍。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桥上的石栏都慢慢被破坏了,最终全都不见了踪影。但即便如此,这座石桥依然被大家使用着,每天人来人往的,都会从此桥上通过。
据刘界华讲,这座石桥可是在居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建设,石桥被完整地掩埋在了公路的下方。这次重新见到了久违的石桥,他和很多老人都特别激动。
吸水兽和分水兽
起分流作用
“最早的时候,这座石桥就把附近的村庄一分为二了。”刘界华称,早年间,石桥以北叫“上关”,石桥以南叫“下关”。人们若是想从“下关”到“上关”的话,必须从石桥经过。在随后设立“南关”之后,石桥也是大家进城的必经之路。
和刘界华一样,今年65岁的白少奇对石桥的印象也颇为深刻。记者从他口中了解到,石桥下方原本的河流叫渭水河,因此当地老百姓也称此桥叫渭水桥。
现场的一名工人介绍,经过初步测量,目前已开挖了约25米长。但据白少奇介绍,这座石桥整体应该是个圆形或椭圆形,其地基非常深,加之其所用的石料,因此该桥非常坚固,其承重能力特别高,“别说是人们在桥上走了,即便是数十吨的大货车经过,这桥也没有任何问题。”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石桥的东侧桥体有一块突出物,其形状好像是某种动物的头部。对此,白少奇解释说该桥的东侧原来有三个被他们称之为“分水兽”的雕刻物,桥西侧则有一个名为“吸水兽”的雕刻物。记者所看到的这个突出物,应该是其中的一个“分水兽”。白少奇称,当河水水位较高时,具有排水作用的“吸水兽”和“分水兽”就发挥了作用。此外,记者在白少奇的指引下,在桥体两侧看到了被他称为“分水石”的平板石块,也是用来分流河水的。“先人们造桥的技术和思维可是很厉害的,我觉得十分科学!”
初步推断为明代石桥
在石桥开挖现场,记者联系到正定县文保所崔所长。据崔所长介绍,目前他们还未查找到该座石桥的具体信息,“我们会继续寻找更多的资料,调查这座让所有正定人记忆深刻的石桥。”
昨日下午,记者又联系到正定县文物局文物科科长赵前锋。赵前锋表示,之所以要开挖这座石桥,是为了配合正定县正在全面开展的相关古城古貌恢复工作而进行的。这次挖开公路,展示出基本桥体,是为了让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石桥进行专业的判断,研究其相关价值,以便对其今后如何保护给予建议。
据赵前锋讲,河北省文物局的有关专家已经对石桥的情况进行过调查,初步判断该桥建造于明代初期,由于从历史资料中没有找到关于该桥的情况介绍,正定县文物局将继续对石桥进行研究,“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将会对其给予遗址展示性保护的措施,石桥未来的命运,还需要专家和相关部门拿出最终的结果。”
这座石桥承载着正定的历史,更是许多老年人无限的追忆,它的命运,值得相关部门和专家思考,更值得我们期待……
恢复“三关雄镇”
古城古貌建设
正定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旅游文化名城,春秋时期属鲜虞国,战国时期属中山国(后为赵国所灭),汉高祖刘邦十一年(公元前198年)改名为真定府,意为“天下太平”。
一千五百多年以来,正定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镇之一,与北京和保定并称为“北方古镇三雄”。正定南城门上至今还镶有“三关雄镇”的石刻匾额。文物古迹众多,文化氛围浓厚,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美称。
据了解,目前正定县正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切实把古城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力争三年时间基本恢复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把古城正定打造成为华北平原的文化明珠、旅游名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