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新华调查:转型升级 “成都东郊记忆”仍在路上

来源: 新华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对于已有超过100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近亿元、国内最大的数字音乐企业集聚园区来说,成都东郊记忆正在经历在从音乐产业聚集园向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多文化形态的转型过程。

但是,这样的一次转身对东郊记忆来说却难言“华丽”。定位不明、业态单一、人气低迷、服务欠缺等问题逐步被暴露出来。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新华网记者专门做了一番实地调查。

遥远的记忆,今天的名片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中国重点商业(服务业)集聚区、中国旅游文化新地标、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西门左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大大小小的铜牌,标明了眼前这座东郊记忆的众多“身份”。

一台由太原第一机床厂生产的BQ2010型龙门刨床,被改造成一座别致的景观造型,摆放在中央大道旁。不远处,几位游客正在国产B43雷达前驻足留影。类似这样的工业遗迹,在成都东郊记忆中随处可见。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曾创造过“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美誉。这里曾经诞生过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

本世纪初,走过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东郊老厂区,随着成都市政府“东调”政策的实施,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东郊工业区内的企业整体被搬迁,但“红光厂”却作为工业遗址完整保留,并被确定为文化创业产业园区,由成都传媒集团投资打造。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建设,命名为“东郊音乐公园”的产业园于2011年9月29日对外开放。一年之后,“东郊音乐公园”更名为“东郊记忆”。

有关这次更名的过程,还曾在网络上曾引发了争论。有人认为,“东郊记忆”这个名字乍一听上去没什么直观感受,不太清楚园区的定位和具体内容。也有网友吐槽,改了名貌似可以包纳更多形态,却也失去了主题。

“之所以命名为‘东郊记忆’,其实是为了留住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左右的老成都记忆。”成都传媒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保护历史和传承文化方面,东郊记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也还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不断地向游客展现它的重要意义。

“从东区音乐公园到东郊记忆,我们希望把文化产业做得更多元化一些,这样对园区内企业的束缚也会少一些,可以有更多的业态涌入。

不同年龄游客均遭遇“尴尬”

用寸土寸金来形容东郊记忆的地理位置,或许并不为过。在园区周边,密集地分布着万科、保利、九龙仓等开发商的楼盘;几百米之外,就是成都快速公交环线K1、K2线起讫点杉板桥站;距离二环路也仅有1公里左右。

但如此优越的环境,却并未给东郊记忆带来想象中如潮的客流。据业内人士透露,2013年至今,东郊记忆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中老年人与年轻人这两类群体,几乎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尴尬”。

走在东郊记忆中,记者看到,偌大的中央大道,行人可以数得清数量,而且多为学生模样。一位冷饮店的老板毫不回避地说:“我们这里平时基本都没人来的,只有周末人才会多一些。”

微博上也有网友说:“东郊记忆里人少得可怜,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团购16元钱来看电影的。商铺服务员比客人多,很多咖啡吧、水吧一个顾客都没有。”

成都意道旅游策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兰永强是一位资深的旅游策划专家,他的团队也曾为东郊记忆提供过旅游规划的参考建议。在他看来,东郊记忆之所以人气不高,与其定位不准确有关。

“上年纪的人对‘红光厂’那段岁月的记忆比较深刻,因此他们对旧厂房、旧机床这些景观会产生共鸣。但园区对这些体现旧工业灵魂的东西挖掘得不够。相反,年轻人多半没有怀旧情结,可能更喜欢园区里与音乐与文化结合的时尚元素,但他们在园区里又没有这种鲜明感觉。所以,现阶段东郊记忆的业态类型使得这两类人群都很尴尬。久而久之,客流必然会越来越少。”

对于东郊记忆人气低迷的现状,成都传媒集团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是,东郊记忆在前期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现在仍处于“苦练内功”的阶段,改变现状仍需要时间。

“目前,园区的核心工作是最大化地发挥现有场馆的作用。但是,这些文化艺术类项目的引进需要较长的时间。后期一旦这些项目落地后,客流就可能会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业态调整尚需时间

据该负责人介绍,东郊记忆全园共有18个各具特色的主题场馆,全年推出的各类文化展演活动超过800场,平均每天举办2场以上,其中有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不低于100场次。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东郊记忆的孵化环境十分优越。在资金保障方面,项目总投资 50 亿元以上,依靠成都传媒集团与中国移动集团四川公司这样的大型国企,拥有完备的资金保障,是具吸引力和具增长潜力的投资区域;在教育、咨询与技术保障方面,成都东郊记忆毗邻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等艺术类高校,拥有高层次的人才保障。

但是,团队的选择、对市场的分析和专业的投资运营等关键因素,对产业园的孵化功能尤为重要。然而,对于略显稚嫩的东郊记忆来说,短期内补足这些“短板”尚有一定难度。

还有人指出,东郊记忆在园区运营方面仍存在一些“硬伤”。一是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缺少相应的餐饮、购物、住宿、游客咨询等配套服务;二是现有的商业设施明显不足,除了话剧、影院几个较大型的亮点以外,缺少商业场所,酒吧、KTV等的形式也比较单一。

对此,成都传媒集团的负责人回应,目前园区内的餐饮等商业配套其实并不缺乏,像咖啡厅、酒吧街等都是可供游客用餐的场所。

“东郊记忆的这些商业配套可能与其他商圈有所区别,而且目前业态仍处于持续的调整过程中。最初这里的咖啡厅、酒吧、茶馆等,定位就是纯粹喝下午茶的场所。但随着园区内入驻企业和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客群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商家已经在调整自己的经营项目,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商家与园区缺少交集

记者走进园区内的一家模特公司,向工作人员了解有关园区政策扶植方面的情况,不料得到的答复却是:“我们基本上和园区的管理方没什么交集。”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平时除了收缴房租、物管费,公司基本不会与园区打交道。

记者接连走访了几家园区内的入驻企业,得到的答复基本一致。“我们除了投诉时会找园区反映问题,其他时候基本不会去找他们。”

成都影像艺术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除了举办各类影像方面的展览,也为艺术家们提供喝茶和聚会的场所。在宣传和活动策划方面,东郊记忆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支持。但眼下园区的游客相对较少,这对他们的经营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们当然希望园区的客流能有所提高,毕竟这样对我们的业务开展也有好处。企业的成长与园区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东郊记忆的整体知名度和吸引力提高了,商家也会受益。”

据成都传媒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郊记忆对于入驻企业提供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意产业类的项目,这部分会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扶持,比如申请设立原创音乐基金等;二是针对会展等项目,园区会给予租金方面的优惠;三是对纯粹的商业项目,更多会在营销策略、渠道拓展方面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的支持,帮助他们导入客户。

“对于像酒吧、咖啡厅等这类商家,如果园区单纯从减免租金等方面去扶持,并非最长效的办法。以成都春熙路为例,那里租金十分昂贵,但商家的经营状况仍然良好。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与商家一起,把日常的经营维护好。”

据成都理工大学的调查显示,东郊记忆的游客多为学生、企业职工和事业单位人员。他们对于园区的文化创意核心、文化创意景观的满意度较低,期望值明显高于实际感受。

这也意味着,目前东郊记忆运营方在提高游客实际满意度方面还有待加强。如果游客的实际感受长期低于期望值,最终将对游客的满意度产生逆转性的影响。

不仅如此,创意服务意识淡薄和文化创意不足等问题,也将严重影响东郊记忆的发展,而这也是当前我国文化创意型旅游地存在的共同问题。

作为成都的一张新名片,东郊记忆正在变革之路上探索前进,但从目前来看显然任重而道远。(新华网产业园区产经记者 王臻)


 

责任编辑:乐乐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