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富路宽——记迁西县峪丰生态养殖基地经理刘木利
环渤海财经网讯(记者乔慧 通讯员杨宝富 贠开芳 王艳飞) 一池清泉作水缸,百亩坡地当粮仓;千亩山林是围挡,生态养猪奔小康……在迁西县太平寨镇西沟村,峪丰生态养殖基地经理刘木利正实现着“转型创业、生态致富”的梦想。
选择,从挖铁矿到养“生态猪”
乘车在西沟村西的山路穿行20分钟,眼前豁然开朗:山脚办公区整齐有致,一池秀水清澈见底;山腰9栋标准化猪舍一字排开,四周青山环绕,松林茂密,这哪里像养猪场,简直就像藏在深山里的度假区!
为什么放弃已有的安逸生活,跑到山里来养猪?面对笔者的疑惑,今年33岁的刘木利笑呵呵地讲起了自己的养猪经历。
原来,初中刚毕业,刘木利就加入了铁矿开采的“大军”,淘到了“第一桶金”,不仅买了小轿车,还在百里外的县城买了房,安了家。可随着资源的日益减少和市场的波动,刘木利感受到,“矿总有挖完的一天,吃资源饭终非长久之计。”
随后,他涉足商海,开过歌厅、餐馆,2012年底,网上一则“河北香河特种养殖黑猪畅销京津的消息”让他眼前一亮。特别是联想到,多位朋友曾托他在迁西乡下购买“放心猪肉”的情况,他预感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生态、高品质猪肉已成为下一个猪肉市场上的“香馍馍”。刘木利立即动身前往香河“北京黑猪”养殖公司取经。那里生态养殖模式让他着迷,“生态猪”供不应求的销售场景更让他坚定了信心:“我们村有几千亩山场,环境比这里要好上几倍,他们能养好生态猪,我们更能养好。”
说干就干,2013年2月,他与其他五位“合伙人”联合承包了村西1000亩山场,成立了“唐山市迁西县太平寨峪丰生态养殖场”,开始又一次创业。
坚守,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通过一年多的繁育,养殖场存栏量已达600多头,年可出栏生态商品猪200余头,我已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猪司令”!刘木利边介绍边带领我们走进生态猪养殖区。经过“超声波雾化消毒通道”严格的消毒后,笔者看到,养殖区内的猪舍清爽干净,毛色棕黑的仔猪们按5-10头不等的数量分住在一个个小隔间内,不仅看不到污水横流,也闻不到猪粪的异味。
然而,创业路上注定会遇到沟沟坎坎。起初,架设2公里远的电缆通电,建办公区、标准化猪舍,购买设备……算算账,刘木利傻眼了,猪还没养一头,近百万块钱投进去了。
“养猪能有啥花样?我看就是在扔钱。”
“人家养猪靠催肥,他靠散养,啥时候能赚钱?”
面对外界的压力和投入大、成本高、周期长、回报慢的实情,不到半年时间,先后有四位投资者撤了股。开弓没有回头箭,倔强的刘木利没有退缩,更加尽心尽力,吃住在山里,拒绝了所有应酬。
为最大程度节省成本和开销,一贯大手大脚的他开始精打细算起来,跟着工人一起刷墙漆、拾起焊工手艺自己焊猪栏,一个星期下来,脸上脱了一层皮。每天早上5点,刘木利准时起床,铲猪粪、喂猪、密切观察小猪们的状况,直到晚上十点才能休息,特别是,赶上母猪产仔的日子,半夜爬起来照看是经常的事儿,而且一盯就是大半宿。
每当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刘木利就上网查询、对照,有时一边端着饭碗,一边盯着网上信息……如今,打防疫针、配饲料、助产等“技术活”他都一清二楚。“看到木利一心扑在养猪这事儿上,我和家人从开始的反对到现在全力支持他”!刘木利的妻子坚定地说。
收获,从“私人定制”到生态庄园
“这里的生态猪,呼吸着山里的清新空气,喝着清澈的山泉水,头几个月,小猪被圈养在小隔间里,后几个月则放养在山场内。这种自然生态环境下的养殖模式目前在咱唐山还首屈一指”!这县农牧局党办室主任董殿良欣喜地说。
在“运动场”,笔者看到,即将出栏的黑猪,在山林中三五成群地游逛、吃草、晒太阳,不禁感慨,这里的猪“幸福指数”可真高!刘木利介绍,黑猪引进宽城、青龙的优良品种,粗粮(玉米、豆粕、麸皮、稻糠)喂养,还要结合蔬菜瓜果和中药进行调理,不添加任何抗生素和促生长激素。虽然黑猪的生长速度比较慢,一般要12-15个月才能出栏,但是“生态猪肉”绿色无公害,肉质鲜嫩、口感细腻。如今,他的生态猪已得到唐山市区、京唐港、迁安等地消费者的认可,“私人定制”提前预订量已从去年的20头到目前的近百头,价格是普通猪肉的近5倍。
“发展生态养殖,既能获利又不破坏环境,现在我把每头猪都看做是‘伙伴!’” 刘木利笑着说,“一方面要把生态猪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另一方面准备向生态庄园、循环种养模式发展。”
从今年6月开始,刘木利又投资300多万元,在养殖场山下建造了1500平方米的鱼塘,接下来,他计划再建一个豆腐坊,以周围的山地种的大豆为原料,让父母来这里用他们传统手艺做石磨豆腐,豆渣可以喂猪,猪粪可以做肥料……,一个生态农庄的蓝图正在绘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