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前提下,商品价格受供需影响波动十分正常,受国际市场的冲击更是不可避免。单纯依靠政府出台政策进行扶植帮助,短期或许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说,依靠政策保护来实现行业发展并不能真正解决乳业困局。
在全球奶价疲弱的背景下,低价进口乳制品正在不断冲击国内市场。从2014年1月份到2014年10月,新西兰进口奶粉价格从42000元/吨跌到21000元/吨,还原成牛奶后的成本约在2.2元至2.5元每公斤,远远低于目前国内3.5元到4.5元/公斤的原奶收购价。
由于饲养成本高企,奶企限收甚至停收生鲜乳,青海、河北、山东、广东等地频发散户奶农倒奶杀牛事件。虽然日前河南新乡畜牧局辟谣称,此前的倒奶图片为奶农情绪激动,配合记者拍照所致,但是,其背后奶农们正在遭遇的危机却是事实存在。
其实早在2011年6月,一些乳企以“卫生不达标”为由拒绝收购散户手工挤奶,吉林长春等地就出现过倒奶卖牛现象。而2012年以来,由于奶牛散养户大量退出,但是规模化牧场未能填补缺口,全国奶牛存栏量大幅减少,“奶荒”严重,原奶收购价格直线攀升。至2014年初,生鲜乳平均价格攀升到每公斤4.27元左右,达近年来的最高点。而反过来,新西兰因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价格下跌,进口奶在中国价格低于中国原奶。
对此,业界称中国乳业目前出现的不是“奶荒”,而是不断出现“奶晃”。因此,业界呼吁政府要出台对奶农、对中国乳业的保护措施,不要让中国奶农倒下,不要让中国乳业倒下。
中国乳业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的确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政府出台一些保护措施。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前提下,商品价格受供需影响波动十分正常,受国际市场的冲击更是不可避免。单纯依靠政府出台政策进行扶植帮助,短期或许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说,依靠政策保护来实现行业发展并不能真正解决乳业困局。
目前大部分乳业企业仍以收购分散奶农原奶的方式,相对于国外全产业链的乳品生产模式显得十分原始。而且,因为乳企处于过分强势的地位而常被诟病。乳企可以以原奶的质量问题而凌驾于奶农之上。这样的原始生产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日益开放的奶业市场挑战。过去国外进口乳制品的渠道有限,而目前国外奶源进入中国的渠道已经日益多元化。因此中国的原奶必须面对国外乳制品的冲击。
乳企对于奶农,最大的问题是质量和价格,而奶农对乳企最大的问题是价格和成本。两方面的问题看似矛盾,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整合升级产业链得以解决。目前应当推动的是,将乳业厂商和散户的关系从对立转为合作,使其成为同一产业链上密不可分的两环。积极扶持奶牛大户、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扶持奶农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养殖场规模化之后,不仅仅有利于降低原奶的供应成本,还能够增加奶农与乳业之间的议价能力。
此外,通过乳企与奶农双方互相的深入参与,乳企能够进入奶农的生产全过程,则能够掌握奶农的生产标准,这对于解决中国乳业长久以来的安全问题同样帮助巨大;而奶农与乳企形成合作,则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这在国外的合作农场是屡见不鲜的。而这也几乎是提高目前中国散户奶农集约化生产水平的唯一途径。
郁慕湛(财经评论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