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林
十一国庆期间,从远在欧洲的瑞典传来了一个重磅好消息,无博士学位、无留学经历、无两院院士头衔的今年已85岁的屠呦呦老太太无争议地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听到消息先是兴奋、激动、高兴,转而心里又是别样的感觉。
我身边不乏有许多博士学位者,也不乏具有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的经历着,头顶着国内名校教授职称的也不乏少数,然而,大多数人在必须完成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时或许还无选择的做了点学问之事外,更多的已和学问、科研、教学若干年不着边际了,反而在融投资圈、各种论坛上、政界画面里到处都充斥着他们的身影。
自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我就深信不疑地相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离我们中国人也不会太远,关键是颁给谁?谁有资格获得?
结论已出,诺奖一定是颁给执着的人、一定是若干年、十几年,几十年耐得住寂寞的人,是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有着良好发展愿望而且愿意去付出的人才有资格获得此奖,而非其他。
博士学位代表什么?它只代表了你学习的时间长短、学的什么专业;
留学经历代表了什么?它只表明你在外国上过学、有几个外国同学和外国老师;
两院院士代表了什么?嗨,不说了,因为这个是评出来的。
我们仔细一看,这三样很受国人追捧的东西跟科研水平、个人水平、实际影响毫无关系,所以才有了诺贝尔奖颁给了一个”三无”老太太的事实,因为诺贝尔奖颁发时是绝不考虑中国的这三样的,它只尊重事实,不管出身高低\贵贱。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人这一生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中只做好事而不做坏事,更难的是自始至终地干着一件好事”真的是伟大、真的是真理、真的是一句顶……句。
类似的具有“三无”头衔的男男女女们,在电视选秀节目中还不是经常大放异彩,直惊的我们国人说:“原来高手是在民间的,而非专业团体”,搞的一大堆顶着某某艺术家帽子的评委们在非专业选手面前经常无地自容。
科学、严谨地讲,民间和专业团体不好用一个体系评判孰优孰劣,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人一直在默默地干着他喜欢的、利国利民的事,但我们的一些荣誉、奖项,一些待遇、环境等却把他们遗忘了、忽略了、放弃了。
好在有人做出了榜样,树立了标杆,屠呦呦,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更多的荣誉,反而给了自己更多的支配时间去做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我想她希望是这样,我们还应该给他们更广的空间、更好的工作环境、更优惠的待遇,让他们无忧无虑地为社会、为人类做事、做好事,这远比他们拿出他们的有限时间,去做他们并不擅长的各种奖项的争夺更重要、更需要、更急迫。
科学家、艺术家、各种家都应该具有不主动争荣誉的品德和品质,才能专心致志地做应该做的事,这样肯定会受到社会的尊敬,也是获得无论是诺贝尔奖还是社会口碑奖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和原因。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