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报 记 者 郝雪莹
本报通讯员 贾宗杰
10月17日,满载17.8万吨乌克兰精粉的“土库曼斯坦”轮顺利靠泊日照港,这是日照港与合作伙伴采用“物流+金融+贸易+风控”的四方合作模式后开行的第一艘船。
这种模式也成为我省推进第四代港口建设,创新港口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
“港口+金融”
破解贸易融资难题
去年下半年以来,贸易融资风险逐渐显现,省内各大银行纷纷暂停对本地贸易商的货物质押授信业务,由此造成了贸易商资金紧张,拉低了港口的业务量。
如何解决贸易商资金不足和银行不授信这个“两难”问题,成为政府、港口、银行等相关方亟待解决的课题。
针对贸易商(即客户)面临的资金难题,日照港集团集中港口生产、物流贸易、金融服务三大板块力量,探索“物流+金融+贸易+风控”一体化服务模式,在提供高效的港口装卸服务的同时,利用旗下的日照港信用融资担保公司为贸易商提供货物担保服务,物流公司为贸易商提供物流服务,并协同银行为贸易商提供金融服务,通过集成化服务,重塑贸易商的信心,为本地贸易商开辟一条便捷、安全的融资渠道。
日照港集团、鲁证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铁路物资公司合作建立了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针对银行的各种“顾虑”,依托交易平台对货物安全监管、明晰货权的便利条件,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真实贸易核实、全链域货物监控和货物价格保险产品开发,逐一破解“货权不清”“监管不明”“货物价格波动大”等难题。
由于可以与各类服务供应商协同、优化资源,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这种“门到门”服务的物流成本往往要下降10%—20%。目前,已经有260多家会员客户和物流、代理等服务供应商在交易中心落户。
不仅如此,由日照港集团与日照市经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0亿元成立的日照金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于近期投入运营。届时,该公司将作为国有贸易融资和资产管理平台,为化解贸易融资风险、加快重点企业的分类处置提供保障。
“物流+金融+贸易+风控”的四方合作模式整合了港口和银行的优势资源,突破了贸易融资难的困境,形成了闭环的风险防控体系,为终端客户提供了优势竞争资源,为合作各方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日照港的金融创新服务,为我们企业降低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依托日照港,银行为我们融资3000万元,按照目前价格相当于10万吨铁矿石,可以为我们提供半个月的原料供应,大大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山西建邦集团国贸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港口+集成服务”
降低物流成本
港口服务团队就好似一个“总包商”,在为企业量身定做综合服务方案后,除了直接向客户提供传统的装卸、物流服务外,还可以提供货物保税、仓储物流、国际贸易、国际采购、电子交易、多式联运、跨境运输、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以集成模式为客户提供经济便捷、安全可靠的“一站式”服务。日照港集成服务核心就是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解决企业多样化的综合物流需求。
在大宗干散货等传统优势业务上,日照港打破传统的单一装卸业务模式,发挥期货交割库、矿石保税交割等港口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推动港口干散货分拨中心建设,培育港口新的竞争优势。
据了解,自去年日照港启动矿石期货交割业务以来,已经完成20万吨交割货物,不仅给港口带来了可观效益,而且还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有效规避了风险。
今年上半年,日照港集团与中亚五国的企业成功“牵手”,共同投资建设中亚(日照)港口物流园。目前,日照港集团已经建成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国际物流园区、中亚物流园、融资担保公司、日照金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多个功能平台,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港口+物流链”
搭建合作共赢平台
“港口经济本质上是平台经济、功能经济,只有港口功能做完善了、平台做强大了,才能充分发挥出港口在物流链中的整合集成作用。”在一次座谈会上,日照港集团董事长杜传志说。
日照港通过与物流链的上下游及关联企业合作运营,加强与国外矿山、腹地钢厂、航运企业、铁路公路运输企业的战略联合,缔结战略联盟,搭建起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链、价值链合作共赢平台。
今年9月份,日照港集团和中储粮签订了53万吨级筒仓项目建设合作意向书。据了解,该项目将为港口带来100万吨吞吐量,为日照港集团建设“全国粮油集疏运中心”、提升在全国粮食运输格局中的地位具有深层次的战略意义。
1—9月,日照港集团新增客户215家,新增货源875万吨。安全规范的“港口+”运作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贸易商爱上了日照港、黏上了日照港。如今,以日照港“港口+”为代表的省内港口,通过完善港口功能,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提供集成服务,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港口实现转型发展。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