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长楼继伟日前撰文称,正在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引发巨大争议。事实上,在医疗费用大幅增加、医保筹资增速放缓及人口老龄化三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我国医保基金近年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收支压力,很多地区的累计结余都达不到人社部提出的“备付6到9个月”的要求。笔者认为,调整医保政策势在必行,但须多维思考,精准施策。
就退休人员而言,应少交、不交为妥。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百善孝为先”,退休人员缴医保的确让人在情感上不好接受。尽管如此,基金不足是医保制度建立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发达国家概莫能外。碰到这一问题,国外的常见做法虽然也是由退休人员和其他社会成员共同承担缴费义务,聚沙成塔,但退休人员的缴费比例往往比较低。
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担当是医保体系的最后一道底线。医保体系的缺口与其退休老人填补,不如国家财政兜底。财政兜底的底气来自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利润上交比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中,国企利润上缴比例是一个关键点。中央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2020年把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为财政兜底创造了基础条件。
以2012年为例,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的中央企业共计963个,其中,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税后利润的收取比例为10%;资源垄断特征的行业企业,收取比例15%,其中中国烟草总公司从2012年起提高至20%;军工企业、科研院所、中国邮政为5%;中储粮、中储棉免交。
若要维持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就要走“开源节流”之路。“开源”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提高费率,二是扩大覆盖面。在降低企业负担已成大趋势和医保覆盖面已超90%的情况下,对企业再采取这两个办法的政策空间很小。更何况财政供养人员占有较多社会医疗资源是社会各界长期诟病的问题,医保制度改革也是在房改、车改、养老改革之后迟早要走的一步。
“医养结合”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趋势。“医养结合”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表现为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养老与医疗相结合,其特点在于融合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两部分的资源,不仅为老人提供传统意义上生活、心理、文化等方面的服务,还增加了医疗保健康复服务,更配备专业医疗护理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医疗诊治、护理保健、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从而消除患病老人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使患病老人在养老机构也能得到及时治疗,最终达到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作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