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创始人刘成城。
“出名要趁早”,27岁的刘成城,从大学宿舍开始创业,不停“革自己的命”,做媒体免费,做孵化器免费,做股权众筹与众不同,结果是,36氪创业5年,“独角兽”已经当之无愧。
2015年10月16日,一只“独角兽”完成了对另一只“独角兽”投资。前者的名字叫蚂蚁金服,后者的名字叫36氪。
当天, 36氪在北京宣布完成D轮融资,由蚂蚁金服领投,华泰瑞麟(华泰证券旗下TMT基金)、经纬中国跟投,据传投资金额为1.5亿美元。至此,36氪这家中国最知名的创投服务机构之一,在创办5年之后,市值已经成长为10亿美元之巨,当之无愧的跻身创业公司“独角兽”行列。
1988年出生,从大学宿舍创业,从媒体到孵化器、融资平台,36氪的创始人刘成城,从最初的科技媒体领域的游兵散勇,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了创投领域的正规军。这中间经历的是对传统的颠覆,和对自身商业模式的革新。
那么,这5年中,36氪经历了怎样的转型升级?它的三次颠覆背后又是怎样的商业逻辑?这个27岁的年轻创业者正在布置一盘怎样的棋局?
1第一次颠覆:将免费媒体进行到底
刘成城,江苏盐城人,2010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同年进入中科院攻读硕士学位。
同大多数理工男一样,刘成城的脸上还挂着大男孩腼腆的笑;同大多数有所成就的创业者一样,他身上验证着“出名要趁早”那句名言——创办36氪的时候,他正值大四。
在这之前,刘成城早已是个不安分的所谓“持续创业者”——因为同学在中关村买电脑被坑,他们曾经创办过一个名为ZVIP团购网站,他中途退出;之后,因为是学计算机的,他做过一些类似闹钟、计算器之类的工具类应用,做完了就扔到了APP STORE,大多也下落不明。
这些不尽人意的校园创业项目,曾让他一度自信心受挫,于是,他决定回归自己的兴趣来找寻方向,通过大范围阅读国外的一些创业资讯来吸取经验。
▲与总理玩自拍的刘成城。
“那时候一天看将近100篇,通过Google read刷看标题,刷到感兴趣的就点进去看,看到感兴趣的就记下来,大三是记在自己的人人网上,后来同学都说我装逼,就开了个个人博客做这些记录。”刘成城介绍,和急于找工作的大四学生不同,不甘普通的他选择去中科院读研,研究方向是数据挖掘。
2010年,正值微博兴起,各路大牛与草根粉丝线上狂欢,借着微博的东风和自身内容的稀缺性,刘成城的个人博客和微博开始小范围走红,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创业、投资界的“大牛”,譬如ZAKER的创始人。
不过,刘成城很快发现,个人博客还是难成体系,于是他再一次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建立了一个网站,这就是36氪的前身。
2010年12月8日,36氪正式上线,定位是科技创业者的一站式资讯平台。而其名字,源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6号元素“氪”,化学符号为 Kr,一个稳定、独立,不易与其他其他物质发生化学作用的元素。传说中,氪星是超人的故乡。
▲36氪网站首页。
当时,国内已经不乏优秀的创业类杂志,其采编专业性、媒体影响力远甚于36氪,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小小的网站,竟能一骑绝尘,成长为科技媒体的一个坐标。
36氪能够反超,刘成城总结为两点:一是,很多创业杂志沿用的都是传统媒体的思路,做的是已经成长起来的公司报道,但是36氪一开始关注的对象就是刚开始启动的种子项目,在当时,这类资讯具有绝对的稀缺性;二是以量取胜。36氪的团队,最初包含刘本人不过4个人,其日均报道量是30篇左右,至2014年总计刊发8000多条稿子,这些报道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2011年7月,刘成城获得了第一笔120多万元的投资,“天使”是他的北邮师兄、百度第七号员工、九合资本创始人王啸。当时,36氪日访问量1000左右,新浪微博粉丝数6000多。
▲36氪创始团队的其中四位,可是那条狗是谁?
对新科技特有的敏感,让刘成城抓住了机会。早在36氪创立之初,刘成城就辗转找到在微博工作的一个师兄,36氪的微博官方账号被设置为科技类媒体的“默认关注”类别,此举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精准用户,薛蛮子等“大V”也常常转发其内容。这种新媒体的思维在微信公众号建立上也被沿用。
敏感延续到了微信公众号时代。
“当时微信还是一个很小的团队,但是我们对它很有信心,主动为他们做了很多报道,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所以,微信公众号内测的时候我们就受邀加入了。”刘成城说,微信订阅号正式上线时,“36氪”是继“微信团队”后的第一个公众号,第一天就获得了10万多名粉丝,还获得了一天可以发布10次内容的特权。
值得一提的是,从创办之初到现在,刘成城坚持的一个原则是不做收费报道,甚至其记者参加发布会时,也明令禁止收取车马费,36氪宁愿另外以工资的形式补贴给记者;而时至今日,36氪的媒体板块也没有广告、软文等营收业务。
首倡科技类新媒体,首倡不加筛选的报道种子项目,在微博、微信自媒体领域勇吃“螃蟹”,坚持不按一般媒体的盈利方式来获利,36氪的媒体业务,不管是对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还是对于创业公司报道,意味的都是颠覆。
这种颠覆赢得了巨大的入口效应——截至2014年底,36氪已报道超3000家创业企业,其中70%项目都是首次对外界曝光;很多企业在被报道后,会收获用户量翻几番的效果。目前,36氪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达80万人,客户端覆盖用户近8000万。
2第二次颠覆:“0收费0占股”的孵化器
因为36氪报道内容的稀缺性,加上他们同期开展的线下巡回活动,36氪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项目入口,由此,不断有投资人找上门来,希望联系到创业者,也有很多创业者联系到刘成城,希望获得创业方向上的指导。
“做媒体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少创业者不知道怎么去开办一家公司,知道的话也没钱、没地方办公,招不到员工。我们了解这种痛点。”刘成城回忆说。
此时间段大致在2012年到2013年之间,正值创业孵化器兴起,北京中关村海淀图书城转变成了创新创业的孵化街区,车库咖啡、3W咖啡、飞马旅等孵化器纷纷进驻,而2012年6月,36氪以20%的股权获得了经纬创投600万人民币的投资。
创办一个36氪品牌的创业孵化器的想法,在刘成城心中蠢蠢欲动。
起初,刘的想法遭到了团队成员的反对,理由是,他们觉得36氪没有能力做好一个孵化器。但刘成城选择了坚持——在创业项目还是个概念的时候介入,伴随项目和创始人一起成长,显然比单纯的报道更有价值。
坚持之下,“氪空间”于2014年4月成立。
▲36氪的氪空间。
此举是对传统孵化概念的一次颠覆——与当时社交属性浓厚的3W咖啡、wework等孵化空间相比,氪空间最大的不同是,它是全国首个“0收费0占股”的创业孵化器。
“现在大部分孵化器都是通过房租赚钱,或者要求在创业者公司里占据一定的股份(大多是要求1%),但我们什么都不要。”刘成城说,“我们的目的是跟创业者强绑定。我把这件事当做社会价值来做,做出了社会价值,就不愁没有商业价值。”
除了免费为创业团队提供融资、办公、法务财务、工商注册等服务之外,氪空间还依托于其母体36氪的创业生态,为优秀项目提供项目曝光、优质活动、股权融资等独家资源。
“氪空间就像是一所大学。”刘成城比喻道,“一所优秀的大学通常具备两个特点,第一是把同样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另外就是提供好的环境,让学员向导师、同伴学习,共同成长。”
▲在互联网创业者大会上的36氪团队。
自成立至今年8月,氪空间从报名的5000多个创业项目中挑选并成功孵化72个,其中,完成融资的项目有70个,融资总额近6亿元人民币,项目融资率97%,成为国内融资成功率最高的创业孵化器。许多项目,进入氪空间的时候是一个人,出去的时候,已经是20多人的团队。
2015年10月底,接受《无冕财经》采访时,刘成城透露,因为精力等诸方面原因,氪空间正在进行一次升级——将其从母体剥离,单独成立公司,单独进行融资,其今后将是类似wework的模式,在全国各地建立连锁机构。
3第三次颠覆:打通中产到高产的通路
媒体是信息平台,氪空间是孵化平台,但刘成城并未打算止步于此,他要将36氪再次变身——向交易平台演变。
变身的想法由来已久。36氪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帮助投资人与创业者连接让刘成城疲于应对,那么,媒体、孵化器之外,能否把36氪打造成一个创、投对接的融资平台?
准备从2014年5月开始。不得不说,刘成城又赶上了一个热潮——众筹概念的兴起。2014年7月,电商巨头京东推出众筹业务“凑份子”,这是继阿里巴巴和百度之后,又一网络巨头进入众筹领域。
这一次,36氪的股权众筹平台再次与众不同,可以视之为对众筹模式的一次颠覆。
▲36氪与蚂蚁金服合作。
模式上,36氪采取的是“领投+跟投”模式;产品方面,除去新的创业公司发行的新股外,还首创老股发行产品,即,已经步入高速成长期的公司创始人在不改变实际控制权及股权结构的前提下,由创始人或持股较多的股东出让少量股份,放到36氪平台进行众筹。
除此之外,36氪平台上推出的众筹项目都是细分领域内的前三名,而2015年10月蚂蚁金服领投D轮融资后,用户可以使用支付宝进行平台上的自行交易,更是使得投资风险大为最低。
作为一名投资人,在36氪平台上完成了身份认证后,就可以申请查看项目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被投资人约谈了多少次、近段时间在细分市场的排名、以往是否融过资、APP的用户数等,作为投资的决策依据。而这些数据,来源于2015年7月上线的“氪指数”。
▲36氪APP平台。
这种新颖的低风险、高回报的股权众筹模式,对市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从平台上线后,成交额一直在飞速增长,第一个月1000万,第二个月2000万,第三个月7000万,这个月是第四个月,据现在的数据来看,本月破亿是没有问题的。”刘成城说,“很多人有钱没地方投,我们今年是打算做100个吸引个人投资者的公司、4400个面向机构者的公司。”
▲刘成城在2015年蚂蚁金服分享会上阐述股权众筹平台目标。
如此火爆的股权众筹市场,在刘成城看来,背后有两个“大逻辑“在支撑——
其一是,一级市场需要其他的渠道进行融资。目前,国内一级市场70%~80%的资金走向,与国内股市的起伏息息相关。股灾来临、股市表现不被看好的前提下,中产阶级要想实现向高产阶级的转变,股权投资是其必选的途径;
其二是,互联网是国家经济的必然趋势。在过去,国家主要通过股市和楼市来刺激经济;在未来,股市和楼市很难再作为经济支柱。但是,互联网却可以催生一批创业企业,创业、投资创业公司股权,能够改变中国的阶层走向。
为了迎接中产到高产的投资潮,36氪也在开展线下小型的会议销售,一方面帮中产阶级树立股权投资的意识,一方面也培养合格投资人,指导其投资。这样的活动,一般规模几十人到三百人不等,而参与者认购率最高的一次,达到了30%。
▲刘成城阐述中产阶级股权配置原则。
截至2015年10月底,36氪融资平台上聚集了近41000家企业,正在融资的企业超过了4600家;而目前,氪空间独立发展后,媒体入口、融资平台仍然捆绑为一个体系在发展,三个业务板块的团队人数分别是40多人、30多人、250人。
“我们希望成为第一批公募股权众筹试点的平台之一。”刘成城介绍说,36氪平台上有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创业企业,有氪指数等配套工具,有蚂蚁金服在支付、数据、用户上的支持,“我们不刷数据,不让烂企业上来滥拿钱。我们计划到明年年底帮1000家企业完成融资。”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