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刚(《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兼《财经》杂志执行主编)
万科股权之争大戏,6月26日下午再次出现重大变化:万科公告了第一大股东宝能系的新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包括王石、郁亮在内的现任11名董事和1名监事。宝能系随后公开的一份材料,叙述了提出上述动议的三大理由:万科2014年开始实施的事业合伙人制度从未向投资者披露,万科已成为违背相关法规的内部控制人公司,王石过去几年脱离工作岗位却不正当获取5000余万现金报酬,因此宝能系呼吁全体股东支持其提议。
虽然这种可能性早在外界预计之中,但在大热天看到这份图穷匕首现的公告,很多人仍然感到脊背发冷。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宝能系自然有权提出任何于己有利的动议,但面对股权争夺的白热化,拥有较大话语权的资本是否任性而为,围观者难免议论纷纷。
比较多的感慨围绕王石而产生。有人认为他活该,谁让他和管理团队当年不拿该拿的股份,结果辛苦创业30多年,到头来还是要看资本脸色,以至于面临被扫地出门的侮辱。也有人批评他最近几年不务正业,登珠峰或做公益也就罢了,还要一走好几年去哈佛、剑桥游学,实在是和董事长的身份不符,活生生把一个全职工作做成了兼职。更有人嘲笑他的私人生活,和明星田女士的恋爱太高调,从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变身为被人指点的男明星,由此各种段子、测字纷纷出现,大有不把王石消费个够就绝不罢休的意味。
客观地说,这些批评甚至嘲弄,王石都不得不面对并承受,因为其中大部分也是事实,尤其是放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资本要说话,兼职被指责,恋爱引非议,王石一些有点特立独行的做法不被普遍接受,对此只能无奈呵呵。
但是,所有这一切议论,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王石作为万科创始人,作为和中国改革同步发展的企业家,通过万科过去30多年稳健而快速的发展,一再证明了他不仅是合格的,而且是罕见优秀的企业家。他做地产,不是起步最早,也不是资源最多的公司,但是万科始终引领行业发展,成为无可争议的地产第一品牌和规模第一公司,多少同时代同行业牛X闪闪的地产大亨,早就被雨打风吹去,万科仍然以高速增长稳居中国地产公司排头,仅此一点,任何对王石作为企业家的非议,都是轻重不分,甚至黑白颠倒。
最值得一说的,正是他数年游学和5000多万报酬。什么是合格的公司董事长?天天上班、事事关心、耳提面命、终日忙碌?还是从容不迫、大事决断、充分放权、责无旁贷?从传统意义上,我们或许会选前者;但稍微有点现代意识和全球眼光的人,至少不会认为选后者胡来。看看英国维珍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里查·布兰森,什么叫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生活丰富生活,他真正用于公司管理的时间,只占全部时间很少的一部分,但是似乎没有什么人指责他不务正业,原因不外乎有二:公司是他的,发展得不错。
抛开股权问题,这涉及当年王石为什么和管理团队放弃那么多股份,先说董事长职责:必须要管好大事。什么是大事?不外乎柳传志所说的三方面:定战略、建班子、带队伍。这些大事王石干得如何?万科的总体战略好不好?业绩稳不稳?以郁亮为首的管理团队棒不棒?他们把万科管得好不好?员工、股东和市场对此均有定论,从行业观察和对比来看,王石可能不是最好的董事长,但一定不是不堪到要被新晋大股东公开提议罢免的地步。
至于王石4年时间拿了5000多万报酬,是他利用董事(长)职权为自己谋私利,还是他应得的,也不难分辩清楚。2011年至今,万科每年收入上千亿、利润上百亿,董事长每年平均1000多万的收入,大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万分之一或利润的千分之一。这个比例多不多,请自行对比其他A股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全球同类型公司董事长的收入占比。
当初确定万科高管团队薪酬标准时,从一开始事实上就考虑了当初他们放弃管理团队大比例持股的机会,否则今日王石个人每年收益,岂止区区千万元。按2015年万科年度净利润100多亿算,即使王石仅持有1%的股份,那么他的年度所得也应当上亿,如果他持有5%或10%的股份呢?
既然如此,问题出在哪里?为何宝能系对王石必欲去之而后快?有人说这是当初王石不给宝能面子的报应,但这更直接涉及的,宝能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他们为什么要高价入股万科,为什么从一开始王石作为并不大比例持股的管理层代表,并不欢迎宝能系?
说到底,宝能系与万科,从商业理念到行事风格均是格格不入的公司,如果说只要合法的资本,并无高低之分,在资本市场和公司股权上应当平等,但不同资本持有者,究竟是比较讲规则做让大家比较舒服的事,还是比较会利用规则做大家不那么舒服的事,商界人士不难一眼看出,围观者即使一开始不明就里,随着事态发展也能大致看明白。
如今来看,宝能系恰恰以非常凶狠的所谓合法方式,证实了王石当初对他们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外围观察者自然不能恶意揣测宝能的企图,但其来者不善的咄咄逼人之势非常明朗,王石和万科管理层以及万科董事和监事,至此应当感同身受。
以如此公开决战的激烈方式,对待一家堪称伟大的中国地产龙头公司创始人,对待一个把公司管理得相当不错的高管团队,对待一个在中国公司治理中水平处于上游的董事会,宝能系所要表达的,恐怕不仅是替全体股东出头,而是公司控制权的你死我活。这对万科公司品牌、团队及业绩可能带来的冲击,宝能系是否理性评估、了然于胸?
假设宝能系的提议最终被股东大会接受,失去王石和郁亮的万科公司,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处于怎样的动荡变化中?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权益是被严重伤害,还是会得到更好保护,目前来看也都是未知数。在资本市场上,未知,很多时候就是风险。
但有一点已经明确,无论接下来的事态如何演变,王石作为万科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无论以体面还是难堪的方式,他不得不告别万科掌门人的位置,也应当是未来大概率的事件,除非某种超预期的变化或强大力量介入,否则万科最高层的重组将难以避免,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这个重大变化的进行方式,或将令所谓赢家难以浮现。
而在全球商业演变史上,创始人在公司做大后被赶走的事并不鲜见,当初激烈争斗和股东、董事的压倒性投票,往往让人一度认为赶走创始人的决定无比正确,但随后的故事通常表明,把视公司为生命的创始人、尤其是创造过成功的创始人赶走,通常意味着这家公司的精神死亡以及随后的业绩起伏、衰退乃至失败。
唯一曾经幸运的公司是苹果,乔布斯被赶走后苹果一落千丈,最终董事会把他请回来,在乔布斯带领下,创造了苹果迄今仍在延续的空前成功。问题是,如果未来万科出现危机,以中国的现实和王石的个性、年纪,他和其他可能被干掉的万科管理层,是否还有时间和心气重新回到万科重振河山?
对于这些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如果说炒一把就走的所谓股东不在意,作为国有资本和长期大股东的华润,应当好好想一想:究竟是谁、以什么方式,可以真正让万科变得更好?目前这些混乱到近乎失控的大打出手,是不是最好的解决争议的方式?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从去年至今的万科股权之争,都是中国向完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难得的公司股权与治理案例。或者说,从更早的万科改制乃至万科创业至今,这家公司都代表了典型的中国式成长的正面意义,但也未能避免成为典型的中国式烦恼的反面示范。
对王石而言,无论此事结果如何,无论体面还是尴尬,或许都不再重要。因为谁也无法否认他作为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一位有底线、有能力的优秀企业家的历史地位。当然,他在公司股权、治理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教训,也值得后来者鉴。但至于他的私德,除了容忍和尊重,外人实在没有更多说三道四的权利,对他的起码尊重,也就是我们的自重。
(本文仅代表个人立场,与作者供职机构无关)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