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微信公众号造假吸粉多次发生 都因造假成本低不了了之

来源: 钱江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宁波海洋世界1000张门票免费送”,又是营销公众号为吸粉出歪招

类似事件已在全国多次发生,却都因造假成本低最后不了了之

微信公众号造假吸粉

凭啥还能招摇过市

从8月1日中午开始,宁波网友的朋友圈都在疯转这样一条消息:“快来抢!宁波海洋世界门票1000张,小伙伴约么?一人抢,两人同行!”

宁波海洋世界的门票是160元一张,对普通人来说颇具吸引力。这两天,宁波海洋世界的热线电话被打爆,客服接电话接到手软。

大家都在问,这事是真的吗?当然是假的。

调查

微信号发布“送门票”假消息

宁波海洋公园:躺枪

这两天,钱江晚报记者的朋友圈不少人都在转这条“海洋公园抢门票”的微信。

不过点开被篇被疯传的文章,记者发现存在太多疑点。文章显示的发布人是“海洋公园”,发布时间是8月1日中午12点半,来源是“QQ空间说说”,文章末尾称,想要参加活动,需扫描二维码关注一个名叫“TIEMS宁波”的微信公众号。

记者关注了该公众号,发现该账号的运营主体是深圳的一家文化传媒工作室。按照活动要求,记者回复“海洋”后,又被要求将链接转发到自己朋友圈并截图发给该公众号才算数。

以上所有,皆是大多数营销公众号惯用的吸粉套路。

记者注意到,这条“送门票”的文章推送后不久,宁波海洋世界就发布声明予以否认。

宁波海洋世界一位姓林的工作人员称,这样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发生,光去年类似的声明他们就发了五六次。“都是一些新开的公众号,为了扩大影响力,都用同样的方式来吸粉,有时候连标题配图都是一模一样的。有些做得更过分,让所谓的‘中奖者’到公园现场领取门票,我们只能一遍遍地解释,甚至引发冲突。”

林姓工作人员说,每次类似的消息一出来,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要求对方删帖,同时发声明否认。不过,包括消费者在内,目前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宁波海洋公园方面因此并未报警。

“如果那些营销公众号继续发布不实消息,触碰到我们的底线,我们会采取进一步措施。”这位工作人员说。至于所谓的“底线”是什么,他并未解释。

昨天晚上,记者发现疯传了一整天的“送门票”文章已经删除。只是,在“TIEMS宁波”微信公众号上,仍然在宣传“关注微信号并上传一张照片,如果照片获得300张投票,即可领取2张宁波海洋世界的门票”。

溯源

“1000张海洋世界门票免费送”

全国各地都有公众号在发

令人惊讶的是,记者查询发现,原来不只是宁波,杭州、武汉、成都、天津、合肥等地都流传过类似的虚假消息,各地的海洋公园都中了招。

去年7月,《抢!重庆海底世界门票1000张,重庆的小伙伴们约么》在朋友圈疯传,许多网友不惜流量猛扫二维码、截图、点赞、转发……然而没过多久,重庆欢乐海底世界官方微信正式发声:“1000张门票抢票活动不实,该信息已举报!”

去年8月,《合肥海洋世界门票1000张,一人中奖两人同行》的文章刷爆合肥人的朋友圈,随后合肥海洋馆也作了辟谣。

去年10月,继上海迪士尼遭遇假冒送票活动之后,上海海洋馆也中招“被送门票”。

这些虚假消息的处理结果几乎一致:文章删除,网友热情被消费,所有“活动”最后都不了了之。

真相

微信“公号狗”深度解读

所有虚假推送都是套路

在业内,运营微信公众号的从业者被称为“公号狗”。昨天,记者邀请宁波一位资深“公号狗”对“海洋公园门票免费送”进行了“专业分析”。他说,这一切都是套路。

首先,标题中的“1000张门票”,为什么是1000张,而不是100张或1万张呢?这都是有讲究的。“可以说是个噱头。打个比方,一个有10万粉丝的公众号,做一场活动,参与的人一般为几百,最多上千人。”实际上,就算这些粉丝中没有“僵尸粉”,仍然有不少人不屑于或者说怕麻烦不想捡抢票这样的便宜,“所以,把数量定在1000张,实际上是想暗示参与者,满足人人都有可能获得免费门票的心理预期,增加网友的积极性。”

100张太少,1万张肯定没人相信,1000张不多不少,刚刚好。

其次,如果仔细阅读这些虚假营销活动的文案,很容易发现,这些所谓的“免费门票”根本没有人买单。“如果是某企业搞宣传,那为何文章中丝毫未提及?难道真有这么大方的企业?肯定也不会是海洋公园官方的活动,因为如果是官方的,他们只会选择自己的微信号或微博,或放在本地有影响力的媒体上与消费者互动,不会选这种很少有人听过的第三方公众号。”

实际上,这位资深人士说,无论多吸引人的活动,你要站在商家的角度去解读,就很容易戳穿谎言。

反思

造假行为招摇过市

为何最后总是不了了之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在日常运营中,腾讯公司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处理用户举报。

根据用户的举报,查证后一旦确认存在涉及侵权、泄密、造谣、骚扰、广告及垃圾信息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序良俗、社会公德等的行为,微信团队会视情况严重程度对相关账号予以处罚。

但实际上,这种处罚几乎没有任何威慑力。

一名运营微信公众号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这种通过具有轰动效应的虚假消息骗粉骗关注的做法,已经成为很多营销账号的常见炒作方式。这些虚假消息的普遍特征是,社会危害度较低,即便事后被戳穿,造成的影响以及受到的处罚也微乎其微。

也有些账号要求参与者提供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甚至银行卡等个人信息,然后再通过这些信息进行网络诈骗。这是网友们最需要当心的。

“一旦被举报,最多也不过是查封账号,他们可以马上再注册一个新账号,发布同样的内容,其实际的损失微乎其微,造假成本相当低。”对此,这位业内人士提醒,一定要查看发布活动的微信账号是否有官方认证,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对此,也有法律界人士称,警方界定谣言有一定的标准,像类似的“送门票”信息,如果当事人(公司)不报警,警方不会主动介入调查,这也是很多造假者敢于招摇过市的重要原因。(记者 竺佳)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