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企业+农户” 山东传统手工艺迸发脱贫新动力

来源: 新华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一幅用传统绒绣工艺制作的孔子半身像,安静地放在山东临沭宗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展厅里。绣像针脚细密,远远看去如同一张照片。“这是一位贫困户花了两个多月时间绣的,市场价格达到4800元。”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企业总经理莫宗荣说。

在展厅的隔壁,39岁的李华红正埋头刺绣,不同颜色的丝线上下穿梭。两三年前,李华红手里攥着的还不是绣花针,而是锄头与犁。那时候,李华红家里承包着七八亩耕地,自己虽然腿脚不便,可依然要经常下地侍弄小麦、玉米。“现在到车间上班,每天能挣五六十块。这份工作不辛苦,家里人也支持。”李华红说。

像李华红这样的员工,这家企业里还有许多。目前,通过“企业+农户”的脱贫模式,公司带动131户困难家庭就业脱贫,其中66户还是残疾人贫困户。“每人每月平均工资1000多元。年末岁尾还有年终奖,最高的能拿到6000元。”莫宗荣说。

有的人因一针一线脱了贫,有的人因寻常的柳条过上好日子。临沂金柳工艺品有限公司2015年柳编制品出口额达到1300多万美元。企业360多名员工中,有五分之一属于困难群体。

“生产环节中一些轻体力的岗位,就留给这些员工。比如给柳编制品贴标签、挂标牌,一月也有一千六七百元的收入。”董事长邱炳胜说,厂区外的加工点也招用下岗职工、无业人员,并实行无固定上下班时间、无生产任务等管理制度,最大程度让贫困群体有钱赚、能顾家。

但脱贫攻坚并不是简单地给一份工作了事,精神世界的“扶贫”更为不易。临沭县县委书记任庆虎表示,当地通过坚持“摘穷帽”“拔穷根”并举,逐步探索出道德扶贫、产业扶贫和电商扶贫等模式。

“学会一门手艺,不难。难就难在人穷志短,缺了那股精气神儿。”莫宗荣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企业已累计培训残疾人200多人次。每轮培训的第一堂课,都是一个多小时的心理辅导课,激发贫困群体敢于改变现状的勇气。

临沭县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63305人,如今这一数字已降至21565人。今年计划完成1.37万人脱贫,2017年实现全部脱贫。(记者 萧海川)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